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三国之君临天下刘恒 > 103、 再劝进

103、 再劝进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一将功成万骨枯”,我们能有现在的胜利,是弟兄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的;


我们不能光想着自己的荣华富贵,任何时候不能忘记在我们身边倒下的战友们!


战争,其实是很讨厌的…………。


刘秀虽然是绝顶的军事谋略家和指挥家,但他很讨厌战争。


关于这一点,我们以后有时间再细说,现在顾不得,因为他又带着大家出发了。


当刘秀率军来到中山时,将领们再次次劝他赶快称帝。


这里说的再次仅指目前,假如连过去朱祐、耿弇的劝进,那就多了。


这次大家作了充分的准备,采取联名上书的办法。


大家心里确实着急,也进一步想开了,象劝进这种事儿,态度越坚决、方法越激进越好。


这篇联名奏文是这样写的:


“汉朝不幸,遭遇王莽祸害,宗庙被毁,统续断绝,四方英雄怒不可遏,天下百姓生灵涂炭。大王您与伯


升(刘縯)首倡义举,起兵反莽兴汉,而更始凭借您的力量窃取帝位,他不仅不能正确履行天子的职责,反而


败坏纲纪,胡作非为,使天下盗贼日益增多,老百姓的生计更加艰难。大王您初征昆阳,歼敌无数,王莽政权


随之崩溃;其后又拔邯郸,北方各州很快平定;现在三分天下您有其二,领土辽阔,甲兵百万。论实力战功,


无人能跟您抗衡,论仁德政绩,您无与伦比。我们这些臣下听说帝王的尊位不能长期空置,上天的旨意不能过


分谦让。希望大王您从国家利益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满足天下人共同的愿望。”


这篇奏文先骂王莽,再批王郎,接着吹捧刘秀,乍看是为刘秀歌功颂德,其实是从各个角度敦促他早点儿


登基,并且说这并不是刘秀个人的事儿,而是事关天下安危和百姓福祸。


应该说,这次书面劝进比起上次马武的口头要求来,理由更加充分、态度更加恳切。


但是,刘秀仍然不听。


(光武又不听。)


这样,在称帝的问题上,刘秀与部下,一边是从容镇定,一边是急不可待,很有点儿意思。


当然,他们的分歧绝不在于当不当皇帝、谁来当皇帝,而是在于刘秀选择什么样的时机称帝。


刘秀和他的部队来到南平棘县(今河北赵县东南)时,将领们展开又一轮请求和劝说。


他们来到刘秀的住处,再次恳求他赶紧当一哥。


刘秀仍然拒绝,而且理由相当充分:


“现在寇贼还没有肃清,我们四面还有敌人环伺,为什么非要急于称雄正位?!大家别说了,出去吧。”


(寇贼未平,四面受敌,何遽欲正号位?诸将且出。)


其实,刘秀何尝不想早日称帝!


天下在我心中,也必将在我手中。


只是,我看惯了城头变幻大王旗,我看惯了王朝兴衰和人生枯荣,我不想蹈任何人的覆辙。


这需要我付出毕生的努力。


眼前,我只是需要合适的火候。


正在这时候,耿纯走进来。


他也是来劝进的,只是他的方法和道理与众不同。


他诚恳地对刘秀说:


“各位英雄豪杰别亲戚、离故土,追随大王拼死战斗,愿望不过是攀龙附凤,建功立业,光宗耀祖。现在


,我们大功即将告成,大王您要是登基可谓顺天时、遂人愿,而大王您却一再推托。我担心大家如果绝望而又


无计可施,会离您而去,不愿再老是跟着您受苦。要是大家一散伙,就很难再召集了。时光不能留,机遇不再


有,众人的意愿不能违背呵!”


耿纯的这番话十分恳切,也很实在。


刘秀听了十分震动。


是啊,大家跟着你南征北战,为了什么?


你最终能又给大家带来什么?


大家难道非要跟着你干吗?


大家跟着你干能道是必然的吗?


为什么?


这个世界需要热血、需要理想,需要大公无私、需要舍生忘死,同时,也需要——利益。


你不能要求所有的人都生活在真空中!你甚至不能要求所有的人没有欲望!


况且,你难道没有自己的利益吗?你难道没有自己的欲望吗?


甚至,为了自己的核心利益,为了自己的现实欲望,你手软过吗?


所以,刘秀觉得自己不能老是抱着葫芦不开瓢,必须尽快解决而不能老是回避这个问题。


否则,耿纯说的,都很可能将成为现实。


再者,脸皮薄、吃不着啊!


所以,面对耿纯的劝说,刘秀回答道:


“我会认真地考虑这个问题。”


(吾将思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