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三国之君临天下刘恒 > 104、 正位

104、 正位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刘秀继续率军南下,来到鄗县(今河北柏乡北)时,他觉得,确实要着手操办称帝的有关事宜了。


身边将领们的态度已经很明朗了,为了慎重起见,他召来冯异,想了解一下各地的动静。


(光武乃召异诣鄗,问四方动静。)


刘秀觉得,自己率部在河北拼杀,最热闹的其实在长安、洛阳一带。


冯异驻扎在孟津,信息要灵便得多。


冯异是对自己最忠诚、最有本事的人,也是自己最信任、最亲密的人:他的忠诚是如此至纯至真,相识3


年来,他时刻伴随在自己身边。


这种忠诚既不因为自己的发达而更多,也不因自己的潦倒而减少。


这种忠诚有点像父子、母女,又不逊于与兄弟姐妹。


每每最艰难的时刻,他不是冲锋在前,就是对自己贴身保护。而当境况改善、或者论功行赏时,他则谦和


退让,悄悄躲在一旁。


我们每每替刘秀想到这儿,一位伟人的著名诗句就浮现在面前: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如果时光能够倒流,这用来形容刘秀对冯异的赞美是十分恰当的。


有什么拿不定主意的跟冯异商量一下,有关键的工作交给冯异去做,已经是刘秀这几年的习惯了。


冯异迅速赶来鄗县拜见刘秀,汇报工作。


他希望刘秀早日登上大位的心情同样迫切。刘秀关切地待之上座。


在汇报了洛阳一带的战况后,他诚恳地对刘秀说:


“更始失败已经指日可待,天下不可一日无主,宗庙承续和社稷安危全在于大王您了。您应该接受大家的


意见,迅速登基,既是为了国家,也是为了百姓。”


其实冯异说的这些并无新意,刘秀早已了然于心。


但是,这些话从冯异嘴里说出,刘秀不仅听着很舒服,而且很放心。


到这个份儿上,刘秀决定赶紧把登基的事儿办了。


是的,确实不能再犹豫、再谦让、再絮叨了!


他觉得自己当一哥正处于热水即沸的临界点,也就是“99+1”度的关键时刻。


一壶热水烧了半天,再加把火就沸腾。火候错过去,有可能水开不了,火也会熄灭。


他要让这把火永远不熄灭,让这壶水永远沸腾!


所以,听了冯异的话,刘秀顺水推舟地说:


“我昨天晚上梦见自己乘着赤龙上天,似有所悟,心跳得厉害。”


(我昨夜梦乘赤龙上天,觉悟,心中动悸。)


显然,刘秀想借助于梦,来巧妙地表达他自己要说的话。


冯异立即心领神会,再次离开座位,叩拜在地,祝贺刘秀说:


“大王的梦正是天命在人精神上的反映。您心中的动悸之感,就是大王尊重天性的表现。”


如果说在前线,冯异攻城拔寨锐不可当的话,在这儿,他把今文经学、谶纬之学与道家学说有机结合起来


,巧妙地解读了刘秀的“乘龙之梦”,表现出深厚的理论素养和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谶纬之学及刘秀对它的青睐,我们在他起事儿的时候就介绍过了。《庄子》的“其梦也神交”,大家并不


陌生。至于“飞龙在天,大人造也”,则是《易》经的名句。


冯异的这番解读不仅迎合了刘秀的心理,而且正是刘秀登基所需要的思想基础和主流舆论。


就在这个时候,彊华从关中赶来,郑重其事地向刘秀献上《赤伏符》。


彊华是刘秀早年在长安太学求学时同宿舍的同学。


关于彊华,我们了解得不多。


据有关资料记录,刘秀与彊华从太学分手10来年,并没有联系。这次相见,他稍感突然。


但这篇《赤伏符》来的正是时候。它上面说:


“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


这显然是一则典型的谶语。


其中的前两句不难理解,说的是刘秀发兵清剿不道之徒,各路龙蛇在神州大地上争斗不息。


这第三句有点儿隐晦,解释起来需要点儿专业知识和耐性。


不过,由于这句话很重要,还是请大家耐心看。


简而言之,就是说四七之际,承续火德、延祚汉统的刘秀应该成为天下之主。


对此,刘秀一看就明白。


但是,现在当着诸位将领的面,他还要明知故问一番:


“这是什么意思?”


彊华连忙解释说:


“大汉属于火德,火色为赤,伏是隐藏的意思,所以叫‘赤伏符’。所谓四七之际,四七即为二十八,自


高祖开国至今,共228年,正与四七相符。所以,‘四七之际火为主’,就是崇尚的火德的大汉朝即将复兴,而


且就是由大王您来复兴。”


刘秀故意笑着问:


“这可信吗?”


彊同学恳切地说:


“是的,谶文相传,是王者的瑞应,我岂敢胡来!”


于是,刘秀很满意,留彊同学住下,好酒好菜招待着,还跟他共叙同学情谊,纵论古今兴衰,弄了半夜才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