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公主喜嫁结局 > 公主喜嫁 分节阅读 68

公主喜嫁 分节阅读 68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给你挑了些玩意儿。一套吴州漳岛的石头,粒粒晶莹如宝石,正好这会儿天冷,用来养水仙摆盆是不错的。就算不养花的,也能当个镇纸用用。本来想送你几对鸟儿,白兔什么的玩意儿,后来我想你也不喜欢这个,就没有送来。”


刘琰的动物缘不太好。小时候被家里的鸡啄过,被狗追过,被猫挠过,甚至差点让兔子咬过手,几次三番下来,心里难免有点儿敬而远之的意思。而且她觉得这些东西还是不养的好,养了就要为它们牵肠挂肚的。舅母家养的鸽子在冬天抱窝这是很难成活的,她看着小鸽子一抽一抽的断气,自己哭的差点没断气,后来舅母发话,把鸽子全送了人。养的狗走失了,她也哭的停不下来。


后来舅母家就什么也不敢养了,连闹鼠都去别人家借只猫来,隔几天就还回去。


“还有些吃食,几套首饰。”福玉公主替刘琰理了理耳边的头发:“一年比一年大了,明年就不能老梳着双丫髻了,首饰这些东西该插戴起来。”


刘琰最不爱听这话,这个月听的实在太多了。舅母说,宣王妃她们也说,几乎人见人说。


好象长大就是一夜间的事儿,突然间大家觉得你该长大了,你就必须得长大,不想长也不行,他们会七手八脚薅着你往前拽,不容抗拒。


刘琰把脸儿一扭,不跟大姐说话了。


福玉公主深知道她的小脾气,只是笑。


用饭的时候福玉公主这待遇更是头一份的第一次彻底压倒了刘琰。以前只要能聚齐人吃饭,必然最照顾的是刘琰的口味。


现在嘛,刘琰失宠,福玉公主肚子里还没出生的那个最大。


福玉公主自己也不太好意思,笑着解释:“现在已经好多了,前阵子确实胃口不大好,呕酸,偶尔想吃点东西还都是有点奇怪的东西。”


“想吃什么了”刘琰一提起吃就不记仇了。


福玉公主一笑,孟驸马说:“晚上快睡觉了,说忽然想吃糖炒栗子。”


“呃”


曹皇后笑着摇头:“要睡觉了怎么吃栗子呢会积食的。”


“她说实在想吃,我就让厨子做了,送来吃了一颗,解解馋,这才睡下的,不然怕是一夜都睡不安生。还有一次突然说想吃老家的盐寮鸡,让人做了她非说不是那个味儿”


这事儿曹皇后也知道。


明明也是从老家带出来的厨子,做家乡菜很地道的,为什么就说不行呢


孟驸马左思右想,厚着脸皮登了国舅府的门,请国舅夫人亲手做了一道。


要知道福玉公主和刘琰一起在曹家住过好几年的,那最熟悉的最习惯的自然是国舅夫人的手艺。


果然这道菜赶着提回去,福玉公主是胃口大开啊,一个人快把整只鸡全吃了。


第一百四十五章 人选


刘琰若有所思,刘芳心事重重,这姐妹俩都显得心不在焉,满桌好菜也不见她俩吃得高兴。福玉公主难得进宫一趟,自不会这么快就走。


曹皇后也许久不见这个女儿了,就算再挂念,她身为皇后,总不能出宫去探望,福玉公主又要养胎不便进宫,这回母女俩可有不少话要说。


平时刘琰肯定要在一边待着,不管是打岔也好,凑趣也好,总之谁也别想把她赶开。


可今天不一样,曹皇后给了她和刘芳一件差事。


“今年年例都快发下去了,还有些细碎的事情没做,你们俩去一趟内司库,看看今天能不能把年赏都发出去,有没有什么错漏的地方。”


刘琰还以为自己听错了。


曹皇后什么时候给她派过差事啊她哪懂得年赏怎么发就连她宫里那么仨瓜俩枣的,还是李尚宫和桂圆两个主持着发放的,平时那些银钱啊,衣料啊,月例啊,她哪过问过。


刘芳却明白过来。


曹皇后这是要把她俩支开,想必是有什么不便给她们听的话,想单独跟福玉公主说。


曹皇后笑着拍了拍刘琰的手背:“你俩也不小了,这些事情也该学一学。就算以后自己不亲自过问,也不能一窍不通,万一下面的人蒙蔽你呢你总不能两眼一抹黑,一无所知吧”


刘芳赶紧应下来:“母后说的是,我们这就去。”


曹皇后还嘱咐她们:“我让药罗跟你们同去,她看账本最有一手,户部积年老吏都不如她,你们有不会的只管问她。”


药罗也是宜兰殿的大宫女,听名字就能知道。英罗,云罗,药罗、香罗她们几个,能在皇后面前出人头地,没有真本事是不可能的。曹皇后可不是个尚奢华,喜奉承的性子,她用人,一看品行二看才能,两者缺一都不成。


刘琰她们认得药罗,只是药罗平时不在曹皇后身前端茶递水,所以不算相熟。这会儿让药罗跟着她俩去办差事,估计是以药罗为主,她俩嘛,也就是看一看,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就行了,没谁指望她俩一下子就学成了算学看会了账本。


刘芳转头朝后看了一眼,这会儿又起了风,宜兰殿的檐瓦上覆着未消的残雪,看起来与平时不同有些陌生。


特意把她俩遣走,可能是有些成过亲的话,不方便让她们听。


也可能是有什么有关于她俩的事情,也不便让她们听。


至于是什么事,不是刘芳非往自己身上拉扯。


她总觉得,多半与她有关。


事实上,她没猜错。


福玉公主确实在和曹皇后说起有关刘芳的事。


“母后上回说的几个人,我都让驸马打听过了。不光他打听,我也想办法问了些人。母后说的袁家,光儿子就六个,出嫁的没出嫁的女儿有七个,家里着实有些不太平,各房间口角龃龉不断。三妹若是嫁了,虽然有公主府,但不好不应酬夫家这些人,事情一多,日子难保能顺心。”


“袁家老五本人如何”


“他这个人么,素无劣迹,性情温和,书读的也认真,知道上进。不过驸马对我说,袁五其实是袁夫人的小儿子,后头的弟弟是庶出,他很受袁夫人看重,在官学念书时,下了学旁人去应酬一二,他却因为母亲管的严,一步不敢多走,每回都说不得母命不敢游嬉”


事情看来不是坏事,袁五这样的性子在京中的一介贵戚子弟中,算是难得了。


但曹皇后自己也是好几个孩子的母亲了,听到袁夫人把儿子管得这样严,袁五又对母亲惟命是从,反而将他从女婿候选之列中剔除了。


袁五自己没有主见,只知道埋头读书一点不会交际应酬,这可不太好。如果做了驸马,有没有才学反而是次要的,会做人才是第一要素。如果他以后还被袁夫人这样把持着,在外头又一点来往交际都没有这日子怕过不好。


福玉公主接着说下一个:“至于吴家,女儿觉得不太合适。”


刚才说袁五她都没说出自己的看法,只陈述了事实,合不合适交由曹皇后自己定夺。可吴家她却直接说不合适,曹皇后忙问:“怎么回事”


“吴家治家不严,吴绍寅自己也是立身不正。他读书不上心,月评总是下等,偶有个中上,怕也不是他自己的本事。武场上更是敷衍,官学的骑射师傅就没见过他几面,不是托病,就是请人应卯。女儿打听着,他其实从十四五的时候就沉迷女色。据说吴家大公子去年添了个庶子,但据吴家下人们透露出来的消息,那婢女其实是吴绍寅房里人,被他收用至少也有一年多了,至于为什么后来生了孩子成了大房的庶子”


要么是吴家兄弟不检,弟弟沾了哥哥也沾,要么就是吴家觉得吴绍寅还未成亲,弄出个婢生子来不好听,所以记到了吴家兄长的名下。


曹皇后嗯了一声:“亏得还有人把吴家夸得花朵一样,说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