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大唐之从大元帅到皇上 > 分节阅读 66

分节阅读 66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墨翼书便开始筹备为李恪铸造兵刃。将一件件所需之物,全部运至王府血狼训练营中。而李恪也在位面商铺中,找到了焦炭。李恪自然毫不犹豫的就购买了一份,并且还得到了焦炭的烧制方式。于是李恪便将这焦炭的烧制方式交给了李银,让李银安排玄坛的人马上开始烧制。务必在五天之内为自己提供足够的焦炭。李银接到命令之后自然不敢怠慢,马上便将秘方交给了李匠。然后开始烧制焦炭。经过几次的实验失败之后,终于成功的将焦炭烧制成功了。李恪拥有了焦炭,就不必再担心熔炉的温度不够了。不过李恪却还有一件事,需要提前做出准备。那就是淬火所用的水,不同的水所达到的淬火效果都不相同。而李恪知道淬火效果最好的就是鲜血。因为鲜血中含有大量的碳元素,而这碳元素会增加金属的硬度和柔韧性。所以用鲜血淬炼出来的兵刃,要比用水淬炼出来的兵刃更加锋利。最后李恪决定,用动物的血液代替。毕竟李恪心中十分清楚,人类的血液和动物血液并没有什么区别。所以李恪自然不会去选择人血。于是李恪便将薛仁贵叫了过来,并且开口对薛仁贵说道:“师兄,本王准备铸造一柄神兵,需要鲜血淬炼。你命人前往齐州城内,购买一些牲畜过来。到时取其血淬炼神兵。”薛仁贵当时不动声色的答应了,不过薛仁贵却没有准备去收购牲畜。而是准备为李恪寻找人血。毕竟在古代人的心目中,人的鲜血是圣洁的存在。而牲畜的鲜血却是肮脏的存在。既然李恪要铸造一柄神兵,又如何能用肮脏的牲畜之血淬炼。所以薛仁贵便将这件事透露给了血狼禁军的2000兄弟。当血狼禁军得知李恪要铸神兵,需要鲜血淬炼兵刃。可是李恪却不想伤人性命,准备用牲畜之血代替的时候。众人不由得赞扬李恪爱民如子,虽然身为王爷却不草菅人命。于是大家便你一言我一语的议论起来。准备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有的说,可以杀死囚取血来用。有的说可出兵剿灭山贼,取其血以铸神兵。甚至有人站了出来,愿意以献出自己身中的鲜血,来为李恪铸造神兵。不过薛仁贵自然不能答应,因为薛仁贵知道。就算自己答应了,到时候李恪也不会同意。最后薛仁贵却提出了不同意见,那就是准备等李恪铸造神兵之时。以血狼禁军士兵之血以淬神兵。薛仁贵的这个意见得到了大家的支持,虽然淬炼神兵所用鲜血其量不小。但是血狼禁jūn_rén多势众,2000人每人献出一点,便足够李恪用了。所以薛仁贵并没有按照李恪的交代,去齐州城内收购牲畜。而是暗中与墨翼书取得了联系,并且将自己的想法告诉给了墨翼书。当墨翼书得知薛仁贵的决定后,十分的高兴。并且对薛仁贵说道:“如果到时神兵不成,我自然会以身祭炉以助王爷铸成神兵。到时候后面的事情就交给薛将军了。”第143章 关键是使不使的动李恪并不知道薛仁贵和墨翼书的决定,仍然按部就班的准备着。整整准备了四五天的时间,才将一切全部准备就绪。看着面前巨大的熔炉,李恪心中多了一份期待。希望自己可以真的拥有一件绝世神兵。到时候驰骋疆场自然是威风无限。李恪想要打造的兵刃乃是一杆画戟,不过李恪打造的这杆画戟,与传统意义上的画戟有所不同。因为李恪准备在画戟中装入机关。就在李恪准备画出图样的时候,突然想起后世的小朋友手中的玩具。于是便试探性的到位面商铺中寻找,毕竟实物总比图形看起来更加直观。不过让李恪没有想到的是,竟然在位面商铺中找到了一杆,长约一丈的画戟。戟杆上雕刻着金龙的龙身,戟攥是金龙的龙尾,戟尖是金龙的龙头。而且这杆画戟还有一个极其响亮的名字,叫做九爪盘龙戟。虽然只是一柄木制的玩具,但是看起来卖相十分的威武霸气。所以李恪毫不犹豫的,就将这杆画戟购买了出来,只不过这画戟是一柄木制而成的。不过作为样品却足够了。当墨翼书接过李恪递过的木质画戟时,不由得仔细查看了一番。然后开口对李恪说道:“王爷这杆画戟打造出来之后,必然是一柄绝世精品。”“这杆画戟之上盘着一条九爪金龙,所以本王给它取名为九爪盘龙戟。不知你觉得这个名字如何”李恪开口对墨翼书说道。“九爪盘龙戟,用在这杆画戟之上,绝对是名至实归。只不过现在为它命名有点维持过早。”“因为在神兵铸造的过程,不知道会发生什么状况。到时候所发生的状况有可能,为着赶画戟带来一个更加合适的名字。”墨翼书开口对李恪说道。李恪听后不由得点了点头,心中也觉得墨翼书说的不错。再加这九爪盘龙戟的名字,立刻觉得有一点过于锋芒毕露。虽然龙是皇家的象征,但是却不是一个皇子敢随便用的。如果因为这条画戟,而让有心人说李恪有不轨之心。那可就有一点得不偿失了。于是李恪点了点头后说道:“是本王忽略了。既然如此,就等这杆画戟成形之日,本王再为其命名不迟。不过本王准备在这画戟上加些机关,不知你可否能够做得到”“不知王爷准备加入什么机关,只要不是过于繁琐,属下都能够完成。”墨翼书开口对李恪说道。“这杆画戟,本王将其分为三个部分,分别由戟尖,戟身,戟攥组成。不过本王希望三者之间用铁索连接。”“平时浑然一体看不出丝毫的破绽。但是在用的时候,只要按动机关戟尖和戟攥便可飞射而出,并且还要可以通过铁索将其拉回来重新复位。”李恪开口说道。“这个并不困难,只不过这样一来机身只能用天外陨铁打造。普通的木质戟身是不行了。”墨翼书开口对李恪说道。“如果整条画戟,全部都用天外陨铁打造,不知整条画戟会有多重”李恪开口对墨翼书问道。“如果用木柄的话,整条画戟的重量不过十几斤。如果整条画戟皆用天外陨铁,再加上其中的机关销簧。恐怕整条画戟会有四五十斤重。”墨翼书开口对李恪说道。李恪心中回想起三国时吕布手中的方天画戟,按当时的重量有四十斤。不过三国时的四十斤和唐朝的十几斤差不多。因为三国时一斤为222克左右,可是唐朝时候一斤为680克左右。所以唐朝一斤的重量,已经相当于三国时期的三倍之多了。如果一个唐朝重量四五十斤的画戟,按照21世纪的500克一斤计算。估计整条画戟打造完成之后,至少要达到六七十斤左右了。在战马上挥舞着六七十斤的画戟,李恪还真就不知道能坚持多久。不过李恪觉得,也许在战场上还没等别人将自己杀了,自己就已经被这条画戟累死了。看到李恪犹豫的表情,墨翼书开口对李恪说道:“王爷,朝中武将所用的马槊和长枪,也只不过十几斤的样子。就算是卢国公手中的马槊重一些,也不过二十几斤而已。”“如果王爷真的打造一柄四五十斤的画戟,恐怕也未必能够使得动。到时候上了战场,恐怕会成为王爷的负担。”李恪不由得点了点头,要说上一世李恪用的武器,除了枪支之外冷兵器也就是匕首军刀了。还真就从来没有想过,要拿着一杆笨重的画戟征战沙场。于是李恪开口对墨翼书说道:“四五十斤确实重了一点,如果能压缩在三十斤以内,本王倒觉得十分的合适。”听到李恪的话,墨翼书不由得再次计算起来。想要看看最大量能将这画戟缩到多重。而就在这个时候,袁天罡带着薛仁贵走了过来。看到李恪和莫亦舒的表情,便开口对李恪问道:“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困难”看到袁天罡来了,李恪急忙上前行礼说道:“师父有所不知,如果按照徒儿的要求打造画戟。其重量恐怕会达到四五十斤。”听到李恪的话,袁天罡不由得点了点头。然后开口说道:“当年西楚霸王的霸王戟,按照现在的重量来算,也足足有五十斤左右。”“不过当年霸王却将这条戟用的是神出鬼没,在战场之上更是无一合之将。如果你能使得动,还真就有可能是霸王在世。”“师父,徒儿家中的戟法乃是吕布的鬼戟。而据家父所说,吕布的鬼戟正是托生于西楚霸王项羽的霸王戟法,又称之为霸王十八斩。”“虽然说鬼戟并不如霸王戟法,但是其中却不乏拥有霸王级的精髓。如果王爷能够使得动如此沉重的画戟,倒是能够将这鬼戟练至炉火纯青。”薛仁贵开口对袁天罡说道。这时墨翼书已经计算好了,便开口对李恪说道:“按照王爷的要求,属下做了最大的压缩。恐怕这条画戟铸成之时,其重量也要达到三十五斤以左右。”“这个重量倒是可以接受,毕竟本王上阵杀敌的时候不多。将这杆画戟留在身边充充门面也好。”李恪笑着说道。第144章 各州军政长官来了第二天一早,熔炉前便摆上了供品。三牲五畜白马青牛那是样样俱全。毕竟开炉铸兵刃,可是一件神圣的事情。李恪亲自沐浴更衣焚香而拜,然后由墨翼书亲自点燃了熔炉。随着熔炉中的焦炭慢慢的燃烧,熔炉中的温度也在不断的提升。随着温度的提升,让墨翼书感到十分的震惊。因为墨翼书没有想到,这焦炭竟然能够产生如此高的热量。即便焦炭的热量很高,但是那块天外陨铁短时间内也并未有丝毫的变化。这不由得让墨翼书十分的焦急。不过李恪的脸上却十分的淡定,没有露出一丝一毫的焦急之色。这也让墨翼书焦急的心安稳了不少。随着时间的推移,整整过去了大半天的时间。天外陨铁终于开始融化了。直到天外陨铁彻底的融化,用了整整三天的时间。然后墨翼书便开始对天外陨铁提纯,就这样又反反复复的经过了数次提纯,一块真正的天外陨铁终于出现了。看着面前的这块天外陨铁,墨翼书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因为这也代表着墨翼书,不必用自己去祭祀熔炉。不过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马上就要进入千垂百炼的程序了。只有经过千锤百炼之后,才可以真正提取其中的精华。就在墨翼书铸造画戟的同时,李恪也迎来了各州的刺史和都督。按照李恪的邀请,所有人齐聚齐王府中。李恪高坐主位,开口对众人说道:“想必各位也知道,父皇将登、莱、密、青、沂、兖、齐、七州之地赐给本王为封地。”“并且赐本王开府仪同三司之权,七州之内的文武官员由本王任命,无需上报吏部。”“原本本王准备徐徐渐进,慢慢的掌控七州之地。不过现在本王已经失去了耐心,准备正式接手自己的封地。不知各位对本王接收封地内的军政大权,可有什么异议”听到李恪的话,王天来和孔志玄率先表态,愿意听从李恪的安排。同时孙伟和高侃,也同样表示两州府兵听李恪调遣。不过这只不过是形式上的而已,毕竟登州和齐州的刺史和都督,都是李恪委派的心腹之人。不过既然他们开口了,其他五州的军政主官,自然也不能不发声。也纷纷表示愿意接受李恪的监督和指挥。不过李恪同样可以从他们的脸上看出,这只不过是敷衍了事而已。毕竟没有人傻到公然反对李恪。于是李恪再次开口说道:“在本王面前敷衍了事可行不通,因为本王最恨阳奉阴违之人。”“所以在本王面前说出来的话,那就是无法更改的决定。所以本王再给你们一个机会,说出你们心中的想法。”“如果你们现在不说,本王以后就不想再听到其他声音。否则就休怪本王手下无情。”看到李恪冰冷的表情,双眼中充满了无限的杀气。这不由得让在座的几人不寒而栗。不过他们也并未如李恪所说那样,站起身来提出任何的异议。而是一个个表示得十分的虔诚,仿佛已经向李恪效忠了一般。看到众人并没有开口,于是李恪再次说道:“既然各位并无异议,那就和本王说一说你们辖区内的情况吧。”听到李恪的话,密州刺史第一个站了出来,并且开口对李恪说道:“启禀王爷,今年春季无雨密州境内出现严重的旱灾。恐怕今年百姓会颗粒无收。”“下官希望王也可以减免百姓的税负。并且拨下赈灾钱款,来帮助密州百姓度过这次旱灾。”密州刺史说完之后,其他四州的刺史纷纷站起身。同样希望李恪可以减免税负,拨下赈灾钱款。李恪又何尝不明白,他们的真正用意是什么。那就是准备给李恪一个下马威。毕竟他们心中认为,李恪无论如何也拿不出那么多钱来。而只要李恪拿不出钱来,那么李恪自然会知难而退。不敢将手伸到他们的辖区之内。不过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李恪的脸上不但没有露出丝毫的为难之色。反而还十分爽快的答应了。听到李恪答应了,这不由得让五州刺史大吃一惊。不过这吃惊也只不过是一瞬间而已,因为他们觉得李恪是在说大话。和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