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子风没学过表演,他看谢墨屿演习更多是站在外行人的眼光来欣赏,很多时候只能有个大致的感觉,更细节一点的东西他感觉不出来,但也正是那些细节拉开了表演的距离。
林缊则不同。
他从小就学过演戏,甚至因为父亲的关系,参演过几部电视剧和电影,比很多演艺圈的明星开始演戏的时间都早。要不是后来发掘了自己真正的天赋,当了导演,徐子风私下怀疑,他说不定能很火..毕竟,颜值摆在那儿,从前还是童星。
他看得出那些细微的差别,也知道什么样的人,是为荧幕而生。
啪嗒一声。
有风,又是一簇火苗燃了起来,疯狂跳跃。
骨节分明的手指夹着烟,烟还未燃尽,在桌面留下一小截灰白的余烬,被风卷着,降落在地下。
“停。”林缊修长的手指支着鼻梁,眼眸微亮:“谢老师,可以了。”
选角初步确定了。
当天下午,办公室里。
咚咚咚,敲门的声音响起,林缊低声说:“请进。”
一个穿着西装的男人推开门,站在门口看着他,说:“林导,我找您有点事儿。”
“副导?”监制抬眸看他,说:“您也来了。”
办公室里坐着林缊和他助理,一边儿还有这部戏的监制。监制正站在他办公桌边,两人不知正商讨着什么,监制的眉头深深皱起,似乎正为什么事儿发愁。
“什么事。”
林缊头也不抬,骨节分明的手指握着钢笔,飞快地在文件上签字。
“林导,确定选谢墨屿老师了?”
副导演走去,坐在皮沙发上,目光隐藏着某种情绪,他似乎有点发愁,站起身,困兽似的转了一圈,说:“要不男一还是刘老师?”
“为什么?”林缊没抬头,继续问。
副导演支支吾吾的,说不完整,目光有点躲闪:“我觉得他比较合适,毕竟经验摆在那儿,发挥应该更稳一些。”
“是么。”林缊说,片刻,他放下钢笔。
监制看着两人,忽然道:“刘老师这段时间档期是空的?”
“嗯,怎么了?”副导演一脸疑惑。
“那太凑巧了。”监制嘿嘿一笑,说:“刚刚我们还发愁呢,原定的男二不是让小姜来演么?他突然受伤了,胳膊骨折打了绷带,来不了了。林导刚刚还在说,男二要重新选人,问我有没有推荐的。”
“哦,那还真挺巧。”副导演挠挠头:“要不,就让老刘演男二?”
林缊思考了一会儿,没说话。
男一谢墨屿,男二刘梓青?
一边的助理小声嘀咕了一句:“可是,听说他俩不合,演cp?这能演下去吗?”助理小声嘀咕。
林缊看了眼日历,时间不多了,一时半会儿找个更合适的也的确很困难,他想了想,道:“先让他试试吧。”
这是谢墨屿参加过最率性而为的试镜。
没有事先准备的剧本,没有复杂的投票机制,也没有那么绕绕弯弯的流程和规则,房间里,居然就那么几个人,连试镜的考题都那么随意。
林缊居然就那么给了他一个确定的答复:“谢老师,不是想演安黔么?昨晚答应过,这个角色会给你。”
倒是守信?
谢墨屿看着他,一挑眉,唇角很轻地弯了一下。
角色敲定的很快,不需要考虑资方的意见——因为资方就是林缊本人。
他说开拍就开拍。
两个男主角的选角都未对外公布,谢墨屿也是拍定妆照的时候才见到自己的搭档。
他惊讶地看着来人——另一个男主角的饰演者正是那天在休息室遇见的刘梓青,是刚刚口碑爆了的《情人》的男主角,也是他的圈内前辈。
说好的是竞争同一个角色的呢?
怎么刘梓青成男二了。
谢墨屿很无奈。
定妆照发布后的不久,开拍了。
取景在一处影视基地内,民国建筑,老旧的街巷,忽而掠过的电车..整体环境很贴合原著里的描述,很合适。
他来的早,早上这场戏在一间民国时期的教会学校里拍。进去的时候,片场的场务正忙碌地收拾着,地面上一堆缠的乱七八糟的走线,摄影师调整机位,化妆师见他来了,忙笑着把人领着去了房间:“谢老师来了?真早啊,刘老师还没来呢。”
“我提早了。”他把手机和外套递给助理,坐在镜子前,化妆师开始认真地给他弄造型,一面又聊天:“刘老师动作比较慢,您别介意,可能要多等他一会儿。”
「动作慢」估计是个委婉的说法,真正的意思是:人耍大牌呢,他啥时候来,咱都得候着。
“没关系。”谢墨屿顿了顿,回头四处看了下,若无其事地说:“我不急。林导呢?他来了么。”
这才是他关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