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公主喜嫁番外 > 公主喜嫁 分节阅读 43

公主喜嫁 分节阅读 43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以前她们常去的地方,以后


也不用去了。


她俩回去的时候就经过了清意殿。


因为今天办喜事,清意殿处处挂红,宫门上还贴着斗大的红底金双喜字。这会儿东西还没有收拾完,那些人进进出出的。可毕竟主人已经不在了,看着只让人觉得凄凉。


“但愿二姐姐夫妻也能和和睦睦的,象大姐姐和孟驸马一般。”


“嗯,但愿吧。”


刘芳自己心里担忧,还要安慰刘琰:“大姐姐嫁的时候咱们也觉得孟驸马不好,”主要是身子不好,真怕大姐姐嫁过去就守寡,那这个克夫的名声真是一辈子都摘不掉了:“结果现在大姐姐过得满好的,明年咱们就能做姨妈了。二姐姐为人这么聪明,性子也好,长得还美,鲁驸马应该也会同她过得好的。”


“你说得是。”刘琰转头四下看看:“怎么这半日没看见刘雨”


“找她做什么她不在才好,有她在,总让人不痛快。”


刘雨就算一句话不说,那神情那目光,也总透着一股桀骜不驯,活象所有人都欠了她几万贯钱不还一样。


刘芳有些放心不下。


刘雨在吧,总是让大家一起不痛快。


她不在吧,刘芳这心里也不踏实,总怕她又惹事。


曹皇后今天忙碌大半日,宴客的时候两位郡王妃,一位国公夫人特意来她跟前说了不少好话。


曹皇后涵养功夫本来就好,自做了皇后之后,别人更是很难从她脸上看出喜怒来。肃安郡王妃陪笑说:“现在京里的闺秀,要是没念过女学,出门都不好意思同人说话。可那些女学里头,三教九流人乱得很,妾身今日来,就是为了这事儿,想求娘娘一个恩典。宫中有程先生、周清明这样的女学士在,不是外面女学里的夫子能比的。我家里那个不懂事的丫头性子着实顽劣,要是能得程先生教导一二,不求能做饱读诗书的才女,能长长见识,拘一拘性子,将来出嫁的时候,说出去脸上也光彩啊。”


旁边广平郡王妃和邑国公夫人等几人也纷纷恳求帮腔,曹皇后微笑着说:“这事儿我知道了,早先也想着多点人读书,大家一同能更用功,不过当时各家孩子小的小,弱的弱,所以才作罢了。”


这么一说,几位贵妇人脸上都有些讪讪的。


当时皇后是有这个意思,她们以为皇上要各家送孩子进宫去怕是别有用意,有的舍不得,有的不放心,还有的认为女儿读书没用处,所以都各找借口推托,皇后也没再提,这事就作罢了。


现在她们自己提起来,显然皇后这一关是不好过的。


第九十章 喜宴


邑国公夫人不比今天过来求事的其他几个人。


人家好歹都是宗室,虽然关系远了点儿吧,但家里姑娘好歹也是姓刘,想进宫学和公主一起念书,多磨磨嘴皮子多半能成。


她家呢


一来不沾亲,二来往日与皇后也没多少交情。


曹皇后这人面善,旁人也都说她好说话。


可真是一个没脾气没心计的好老人,这皇后宝座坐得稳吗这么大的一座宫城能让她管得这么服贴吗那得该严的时候严,该宽的时候宽,一味面软好说话连一个普通人家都打理不好,更别说管理后宫和这么些外命妇了。


邑国公夫人笑着问:“上回进宫的时候见着几位公主,那言谈举止,就是和外头粗生粗长的孩子们不一样。”


一句话点醒了其他人。


对啊。


曹皇后不吃奉承,但是哪个当娘的不喜欢旁人夸自己孩子于是众人接过邑国公夫人的话头,你一句我一句,争着夸赞起几位公主来。


这其中四公主是曹皇后亲生,众人夸得尤其卖力。倘若刘琰自己没逃席就站在她们面前,估计能被她们这一阵阵吹牛拍马给吹到天上去。她都不知道自己有那么好,这些人嘴里夸的那哪还是个肉身凡胎天上仙女儿也就不过如此了。


这其中,其他几位公主也都被捎带着夸了。


大公主、二公主和三公主都不是曹皇后生的,但都可以说是曹皇后抚育教养的,那公主们如此优秀,功劳岂不都在皇后娘娘身上皇上娘娘对不是亲生的孩子都这么好,菩萨圣母都不过如此了。


唯独刘雨没人夸,甚至连提都没有人提起。


谁也不瞎。五公主是庶出,皇帝和别的女人生的。都说帝后恩爱,结发夫妻。皇上登基后也不纳嫔妃,就守着皇后一个人过。


可五公主这么大个人戳在眼前,这就是恩爱的“明证”


皇上不提,皇后不提,大家当然有致一同当五公主不存在,谁也不提。


这么吹捧了半天,曹皇后才笑着说:“行行行,算我怕了你们了。原来我私心想着,就教她们几个人,程先生再加上柳夫人这么两个帮手足够了。要是教的人一多,怕先生顾不过来,现在的几位先生就不够了,还得再寻几位。这事儿一天两天的办不了。你们要是谁知道,有那品学兼优的女先生,也可以给我荐两位。再说天也快冷了,从进腊月就不念书,一直要到二月里才复学,要是这会儿开始念,念个两天就断了,倒不如从明年再开始的好。”


众人一片称诵,都说皇后娘娘想的周到,我等不及。


皇后说的确实有理。


这学生少,就三五个人,那先生教起来自然精心。要变成三五十,那就不是一回事儿了。


先生自然得添,不然真不教不过来。


皇后虽然没有明说,许谁进不许谁进,但既然说了可以增人,那各人就要努力了。比如邑国公夫人就想,要是自家荐了位好先生,那自家两个女儿是不是能都送进去呢


哪怕不是跟公主一起念书,只是给公主当个伴读,那也是脸上增光的好事儿,将来说亲的时候,一样可以说给公主做了两年半,还受过才女先生的教导,还愁找不着好人家


曹皇后低头微笑,吃了一口茶。


前些年战乱连连,打仗没有不死人的,且死的都是青壮男子。这会儿各家的姑娘都有好几个,都长成了该出嫁的年纪了,可是好男儿呢曹皇后不用翻册子去查,也知道个大概。


两个字:缺人。


缺男人,缺年岁正相当的女婿人选。


旁的东西,有权有势有钱,都买得到。可唯独人,从生下来到长大,直到能成亲的年纪,没有十几二十年是不可能的。既然女婿人选如此抢手,那姑娘们自然要争一争的,如何争先拼家世,家世都差不多的那就只能拼个人名声本事。


从前大家不觉得这是个事儿,姑娘家念书不念书的无关紧要,现在不这么想了。


皇上把大女儿嫁给了旧世家,又把前朝宗室女封了公主许给了自家心腹新贵。


这中间的意思只要不傻都能明白。


再说,公主们都在天天念书做学问,大家还不赶紧跟上


邑国公夫人觉得自己真傻,真的。


要是皇后头一回提起这事来的时候她就把女儿送进宫来,哪还用今天这样为难就算对亲事没帮助,跟三公主四公主她们混熟了有了交情,那以后的好处助益也是源源不断啊。


宫中的热闹不提,二公主府今天终于迎进了主人。之前就已经有奴婢们先迁进来,各处都要走过一遍,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