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公主嫁到来喜 > 公主喜嫁 分节阅读 69

公主喜嫁 分节阅读 69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可要是来查他的账,怎么也不该公主来。要说不是,药罗这个有名的“神算子”来做什么


崔大海心里忐忑,脸上堆笑,赶紧要请公主往干净暖和的屋子里坐,一边又赶着让人“快去沏好茶来。”


要说内司库没好茶好器物,那是开玩笑。宫里哪处没有,只怕他们这里都能搜罗着。


刘芳见过这个崔太监一面,只是不熟她一位公主原不用和崔大海这样的身份的人打交道。


药罗见崔大海客套多礼,也还了一礼,并不热络的说:“娘娘想让二位公主看看这边过年事务分派,嘱咐我陪着过来。”


原来如此。


崔大海心中一块大石头落了地。


不是来查账盘库的就行


至于公主嘛


崔大海眼睛在两位公主身上一转,明白了个七八分。二公主嫁了,下面就该轮着三公主了。小姑娘不知持家经济事务,让她过来看看,多少也长点见识。


第一百四十七章 后宫


这会儿内司库正是忙的时候,崔大海给公主位找了个好位置就在正屋一侧回廊下头,用围屏两边一挡风就吹不着了,再搬两个炭盆过来,跟在屋里一样暖和。坐在儿也不会有人过来叨扰,还能把正屋门前这一块儿地方看得清清楚楚。


他倒是很知趣,知道公主们未必喜欢去他那屋里小坐一般人都嫌弃太监身上不洁,气味儿腌臜。崔大海是有品级的大太监,自然讲究些,可是何必让公主们心里不自在呢不如在外头坐着的好。


药罗有些意外的瞥了崔大海一眼。


皇后临时叫他们过来,崔大海不可能事先安排准备。敢叫公主们真的在这儿看着,说明他心里不虚,没在派放年例的事情上做手脚起码没做什么大手脚。


这就行了。


药罗精于理账,她这份儿本事似乎是天生就有的,小时候在杂货铺门口看人家卖零碎杂货,掌柜的还得拿算盘拨拉两下,她坐在旁边含着根麦草糖,来一个人她心里就自动冒一个数,都不需要在心里过一遍。


那会儿她就能看得出杂货铺老板偷偷缺斤短两,后来进了宫,各种各段花样更是见得多了。心不黑的,雁过拔毛,逢五抽一这都算厚道。心要黑的,大雁过手把雁留下,雁毛给你。


崔大海这儿油水大,稍稍做做手脚,就肥的流油了。曹皇后虽然宽厚但并不是糊涂,没有猫儿不吃腥,尤其太监没了成家传嗣的指望,对银子看得比一般人重。


只要不过份,曹皇后也不会认真计较。


崔大海这儿别看地方不大,可着实是个要害衙门。小半个后宫要支领年例,都要从这儿发放。到了崔大海这位置,坐在屋里喝茶偷闲,事情自有下头人做。


这会儿既然公主来了,他自然要表现得勤勉些,拿了两本账册过来:“这上头记的就是这几天里发的各宫各处的年赏月例。”


刘琰好奇的掀开来看了两眼,上面一页一页果然都是已经发放支领的年赏,多少不等,已经领过的上头有经手人的画押或是指印,毕竟宫里头还是识字的人少,多数都是按的指印。


刘琰心里琢磨,这些按指印做凭证的可靠吗连字都不识,中间可做手脚的地方太多了。比如这账上写发了十份,实际上这个人只领了五份,可是不认得字,糊里糊涂就按了指印了。


这一按下就表示认账,以后再想来寻问可就不能够了。


刘芳却从账上看出点别的东西来。


她们虽然住在宫里,却不是宫里每个地方都去过,有的宫室甚至听都没听说过。比如这上面的“养颐堂”,她就从来没听说过。偏偏这里冬衣领了三十二套,其他各种东西也都不少。如果按一个人一套来算,那这个养颐堂里的人手可不少呢。


前朝最后几位皇帝都不是勤政的,西苑修得花团锦簇,精致奢靡,据说差点儿就照着书把那个“酒池肉林”给仿出来,当时一个老臣死谏,才迫得皇帝打消了主意。虽然酒池肉林没有仿成,但效亡国之行,终究还是亡了国。


那是从前。


后来西苑被乱兵抢过,又放火烧过一部分,好几处精美宏大的宫室都已经毁于一旦,皇上登基后一穷二白的也没钱去修缮,索性让人把能用的部分拆了去填补别处,西苑这里更显得荒凉。


那这个养颐堂是个干什么的地方


这一处的年赏和月例已经领过了,下面签押不是指印,是一个“宋”字。


刘芳已经念了几年书了,虽然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肯下苦功,但好歹眼光是比以前要强。这个字写的端正挺拔,一看就是认真练过的。


让刘芳来写,说不定还没有人家这个字写的好。


刘琰也探头过来看。


“养颐堂”


崔大海赶紧笑着应:“养颐堂在西北角上,是个挺安静的所在,房舍也比较旧了”


“我知道。”刘琰抬起头:“是年老的宫人和太监的居所吧”


崔大海忙说:“正是。一些年纪太大不能当差,又没地方可投奔安身的宫人,在那里住着。”


“嗯,领这些炭够用吗”


“够,够用的。”崔大海说:“养颐堂地方不大,这些人白日里聚在一起说话,晚上也就睡那么两间屋,足够用了。”


三十多个人,有宫人有太监,晚上就在两间屋里睡,白天则是圈在一个屋子里取暖就象圈养牲畜一样,这些人就是在等死。


崔大海倒很是感慨:“这就是咱们皇上、娘娘宽厚大度,给他们一处栖身之所,让他们衣食无缺,到了将来那一日,也不怕没个着落。前朝对这些出不了力的宫婢那才叫翻脸无情啊,老了、病了、残了的,直接抬出去往野坟地里一扔。”崔大海把野狗出没,那些人死的死尸不全,下场格外凄惨这句话咽回去。当着公主哪能说这些,再说马上要过年了,不提那些晦气的事,转而说:“这些人都是宫里的老人了,罪没少受,现在遇着好世道了,天天为皇上和娘娘念佛祈福呢。”


当今皇上才登基几年宫里若是有年纪的宫人,那都是前朝留下来的,经过战乱活到现在,也算他们命大。现在宫里给他们一碗安乐饭吃,确实是额外开恩了。要不然他们这种前朝宫婢,可没伺候过现在的主子,一点儿力都没出过,凭什么还能得这一份儿善待。


“嗯。”刘琰继续向后翻账册,翻了几页又停了下来。


“这是给王嫔的年赏”


王嫔,还有另一位陈美人,就是皇上仅有的两个嫔妃了。


“是,”崔大海解释:“上面多出来的补品和药材,是皇后娘娘吩咐额外加上的。”


“王嫔身子不适”


崔大海轻声应:“也是早年落下的病根儿,天一冷就容易发作,太医说以静养为宜。”


毕竟要过年了,王嫔自己也识趣,不愿叫太医来看诊,关起门来让宫人悄悄煎药。


第一百四十八章 年老


曹皇后不是个刻薄的人,对待丈夫这两个早年收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