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公主喜嫁小津 > 公主喜嫁 分节阅读 77

公主喜嫁 分节阅读 77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d


可现在人住宫里,他们还怎么接


朱善武则在肚里骂弟弟蠢。


这两个孩子住在宫里是已经决定了的事,温公公不过告诉他们一声,并不是同他们商量。他们这小胳膊还能拧过宫里的粗大腿不成


再说住在宫里,那不就和皇上,皇后天天能见着面了这一来可有多受宠啊。外甥没了亲娘扶助,可有皇后照管,比原来还强能得皇上看重,那更好了外甥越得势,他们家才越稳固啊。


接着是吴侍郎开口,同他们说了朱氏的后事安排。


朱氏是年青横死,上头长辈都好好的,她停灵的日子不能太久,在府里停三日后棺椁就先送到慈恩寺里停放。


之所以现在不下葬,是因为皇陵还没法儿埋人呢


毕竟皇上得天下才这么几年,虽然从他登基那年起,宫里宫外就都着手开始操办选地修陵的事,可到现在,才刚确定了皇陵的确切地点,国库没钱,内库也紧巴巴的,反正皇上现在春秋正盛,这皇陵修个一二十年也不急。


现在朱氏死了,按制她是可以葬入附陵的,只是一时间不能下葬。如果现在随便埋了,等日后再重新起出来安葬反而不妥,在慈恩寺中先停放也是没法子的事。不过皇子妃的陵墓规制不算高,工部已经应承,开春后哪怕不修河也要先把她落葬的事儿给办妥了。


朱善武对此事也无二话。


别说妹妹现在死了不好安葬,说句难听的,就算皇后娘娘现在死了,葬寝一样没着落。


但朱善武也有自己的打算,前面他都好好好是是是,才方便他把自己的意思说出口。


第一百六十三章 抄经


刘琰一笔一划的抄经。


说起也怪,抄别的功课时,她总静不下心来。至于佛经,她以前从来不看的。


这会儿抄着抄着,心里倒是很安定。


屋里静的很,矮几上青玉含珠熏炉中燃着香,烟气袅袅从花孔盖中升腾,在屋子里渐渐弥散。


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


刘琰停了一下,看着刚才写完的这句话。


桂圆以为抄完了,近前来轻声说:“公主抄了一上午了,歇一会儿,用些点心吧”


刘琰摇摇头:“还没抄完呢,抄完这段再歇。”


桂圆不敢多劝,退到一旁侍立。


再抄到后面一句的时候,她又停了一下。


心不住于身,身亦不住心。


以前她翻佛经,只觉得上面讲的话全是云里雾里的,没有一句看得懂。


可不知道为什么,也许是因为有人忽然这样离世,她觉得,佛经上的话不是全没道理的。


“小津。”


“是,公主有什么吩咐。”


刘琰其实并不是有什么吩咐,她象是他自言自语般问:“人死了之后,会去什么地方呢”


会象那些戏里演的一样,去到阴曹黄泉还是会象慈恩寺里禅师说的,会去到一个没有烦恼的极乐的世界


刘琰没指望小津回答,这个人太沉默寡言,刘琰在书房有时候待一两个时辰,他都不说一句话。


但让她意外的是,小津却回答了。


“死了的人去哪儿,只有死后才知道。活的人有许多猜测,其实不过是不放心,希望他们有个好去处。”


刘琰抬起头:“你是说,这都是活人在自欺欺人吗”


小津摇头。过年时做的新袍子因为大皇子妃的丧事都换了下去,他现在穿着一件六七成亲的棉袍。这样的袍子穿在旁的小太监身上,显得臃肿、潦倒,穿在他身上,就有一种不迫不乱,从容自裕的模样。


“奴婢不敢这么说。但是,知道离世的人并不是就此消亡了,有一个去处,不管是去了何处,终归是个安慰。”


刘琰想了想:“你说得对。”


抄经也好,烧纸钱也好,祭拜宗祠,怀悼先人其实都是因为活的人害怕。


害怕自己将来死去,会就此被人忘记,就在在这个世上永远消失。


没什么事比这更可怕了。


所以人们愿意相信人死了有去处,有许多不同的去处。去哪儿其实不重要,去极乐世界很好,去阴曹地府那也是无可奈何,总之,有去处就行。


“殿下抄完了”


“嗯。这卷抄完了。”刘琰把抄好的经文放在一旁:“拿去吧,我想三姐姐多半也抄了对了,麓景轩应该也抄了吧回头一起送走吧。”


送去慈恩寺供奉,然后焚化。


姑嫂一场,虽然朱氏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抄抄经也算是尽一份儿心了。


刘芳的经抄的就没有刘琰这么感慨良多了,她病才刚才,手上没力气,拿起笔来就头疼,一份经抄得象受罪,恨不得写两个字就歇一刻。


“公主,要是太累就算了吧。”


“没事儿,都抄了一大半了。”这会儿半途而废,前头那些不都白写了罪白受了


“其实这个东西抄完了也没谁看,公主现在又在病中,还是不要写了,万一劳了神,回头再发热怎么办”


“想来姐妹们都会抄,单我一个人不抄不好。”


听她这么说,陈尚宫也不再多劝了。


确实,人家要是都抄,就独显出自家公主一个不抄,那就不好了。


陈尚宫觉得这些抄的往生经不会有人看,不过在寺里供几日就烧了,也没有想错,过去都是这样的。


但这次不大一样。


抄好的经文先是交到了闵宏手里,曹皇后看过,然后皇上也看到了。


三位公主抄的经都放在书房案上。


三公主在病中,字写的歪歪斜斜,其中难免有潦草笔误。皇上翻过纸,吩咐身边人:“三公主那儿太医怎么说”


“太医说,因为过年连日里累着,所以受了些风寒就发作起来,并不要紧,好好将养着不日就能痊愈。”


皇上说:“那就好,回头赏她点东西,让她安心养病。”


“是。”


刘琰抄的这一份字迹比从前娟秀得多,看着这字,就让人感觉到抄经人的认真,运笔从容,有一份与从前截然不同的气韵。


“这个抄得好。”


姚公公在一旁说:“四公主的字越发进益了。”


“是啊,不但字好了,也用心了。”皇上声音淡淡的:“毕竟是姑嫂一场。”


姚公公就不敢再说了。


温公公和吴侍郎适才来回话,这才刚告退。


皇上已经让人去召大皇子进宫了。


姚公公恨不得避出去,可是不成。旁人都能避,他不能啊。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


外头有人禀告:“启禀皇上,大皇子到了。”


“让他进来。”


姚公公退至一旁,大皇子已经进了书房,跪下行礼参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