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大明被木匠 > 第94章 宣大总督(下)

第94章 宣大总督(下)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彼时京中隐隐有些传闻,声称令崔景荣卸任的最大推手乃是在大同府传承了两百余年的代王。


时隔多年,对于当时的纷纷扰扰,崔景荣早已释怀,但宣府镇及大同镇军备废弛,将校粗鄙的情况仍然深深刻在其脑海中,经久不衰。


"爱卿年事已过,朕本不应因为这些琐事劳烦爱卿,但如今我大明时局艰难,朕也只能厚着脸皮,请爱卿重回宣大。"就在崔景荣内心思绪万千的时候,便听得朱由校略显歉意的低喃声从其耳畔旁响起。


抬头望去,正巧对上年轻天子那双清澈且真挚的眸子。


"陛下厚爱!"


"老臣惶恐。"


反应过来的崔景荣不顾身旁司礼监掌印的搀扶,颤颤巍巍跪倒在地,且声音颤抖的叩首道。


"朕虽有心整饬宣大,但也知晓过犹不及的道理,故此爱卿到任之后倒是不必急于求成,以免弄巧成拙。"在崔景荣有些惊喜的眼神中,案牍后的朱由校轻轻颔首,声音亲切。


九边军镇连年欠饷,国朝初年的屯田早已名存实亡,兼之军中将校"世袭罔替",故此这边镇整饬起来的难度怕是要比京营难上数倍不止。


对此,朱由校心中有着清楚的认知。


"多谢陛下!"见朱由校如此"善解人意",老成持重的崔景荣先是一愣,随即便重新跪倒在地,沙哑的声音已是有些颤抖。


事实上,前些年他刚刚就任宣大总督的时候,便意识到边镇问题之严重,并且事无巨细,尽数报予万历皇帝知晓。


只可惜彼时朝廷的注意力尽皆放在辽镇的建奴身上,并无太多人在意崔景荣的苦衷,相反作为朝野间的"中立派",崔景荣还受到了不少攻讦。


迫于各种各样的压力,"势单力薄"的崔景荣只能选择直接触碰军中将校的利益,试图力挽狂澜。


但他终究是低估了军中将校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不得不黯然回京。


此后,随着女真建奴于辽镇崛起,朝廷再无精力理会宣府及大同。


"前些时日,朕整饬京营,顺藤摸瓜之后发现,大同及宣府两地或有旅蒙商人私下通敌,与塞外蒙古互通有无。"


"爱卿到任之后,倒是可以暗中搜集证据。"


"朕已命锦衣卫彻查此案。"


就在崔景荣以为今日"奏对"已然结束,准备起身行礼告退的时候,朱由校清冷的声音如同一道惊雷,猛地在其耳畔旁炸响。


顷刻间,崔景荣满是褶皱的老脸便是肉眼可见的涨红起来,单薄的身躯也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着。


他才离开宣大几年?城中竟然有旅蒙商人不顾朝廷三令九申,私下与蒙古"互通有无"。


但很快,崔景荣浑浊的眸子中便涌现了些许光亮,急促的呼吸也是为之一滞。


他似乎明白了当时他在宣大整饬行伍的时候,为何遭受了来自四面八方的阻力。


乱臣贼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