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此,京师百姓在茶余饭后所谈论的话题也不再是先帝的"夜御八女",而是不由自主讨论起了与传闻中"生性怯"/>

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大明被木匠 > 第20章 风起辽东

第20章 风起辽东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九月十三,诸事不宜。


随着新帝继位,肆虐京畿之地数月之久的燥热天气便是一扫而空,清晨的徐徐微风中更是夹杂着一抹寒意。


十余天的时间过去,笼罩在紫禁城上方的"阴霾"已是渐渐散去,生活在京师的百姓们已然逐渐接受了,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大明便是接连换了三位天子的事实。


故此,京师百姓在茶余饭后所谈论的话题也不再是先帝的"夜御八女",而是不由自主讨论起了与传闻中"生性怯懦"截然不同的新天子。


紫禁城从来没有不透风的墙。


随着时间的流逝,昔日发生在紫禁城内的诸多变故,终是渐渐传了出去,虽说其中不免夸大其词,但无形间却也帮助朱由校树立了英明果决的形象。


不少百姓都认为,大明好似终于迎来了一位好皇帝。


...


...


乾清宫暖阁内,身着常服的朱由校端坐于案牍之后,望着眼前如小山般的奏本,不由得皱眉苦笑。


十余天的时间过去,在茫然和兴奋的感觉渐渐褪去之后,他终于体会到了皇帝的"辛苦"。


每逢天不亮,司礼监便会先行自文渊阁处取来等待批示的奏本,而他便需要在两日之内做出批示,否则便会被外朝的御史言官们扣上一个"怠政"的帽子..


"有无辽镇奏本.."


轻叹一声,终是打算接受现实的年轻天子轻轻敲击着身前桌案,扭头朝着身旁躬身肃立的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安问道。


自从改名为"魏忠贤"的李进忠被朱由校擢升为御马监掌印太监之后,王安便负责在朱由校身旁伺候。


"陛下,辽东巡抚周永春奏请回乡葬母守孝.."


见天子问起,身着红袍的王安便是完美履行了司礼监掌印太监的责任,有条不紊的取出了一封奏本,并双手呈递至朱由校面前。


这几日的相处下来,他已是逐渐适应了眼前天子的脾气秉性,知晓朱由校对辽镇战事多有关注。


"哦?"听闻果然有辽镇的奏本,且事关辽东巡抚周永春,朱由校顿时来了精神。


相比较动辄数千字,但内容却是枯燥乏味的奏本,朱由校宁愿多处理些事关边陲的奏本,也能借此提高对大明当下局势的认知,尤其是重兵云集的辽镇。


迫不及待接过王安递过来的奏本之后,朱由校便是赶忙将其翻开,并一目十行的阅读起来,脸上的表情也是愈发深邃。


啪。


半晌,朱由校将手中奏本轻轻搁置于一旁,深邃的目光不由自主望向窗外,仿佛能够一眼千里,直达辽东。


"大伴,周巡抚在辽东任职多年?"


相比较大名鼎鼎的辽东经略熊廷弼,朱由校对于"周永春"并不熟悉,仅仅是模糊记得曾在"后世"史书上见过其名讳。


"启禀陛下,周巡抚是万历二十九年的进士,初授山西洪洞知县,因政绩斐然先后升任礼部给事中,太常寺少卿,督查院左都御史,任内多次巡按辽东,并最终于万历四十六年被擢升为辽东巡抚.."简单思索片刻过后,司礼监掌印便是小心翼翼的说道。


"经验丰富呐.."闻声,朱由校便是轻轻点头,但神情却没有太多变化,毕竟仅从履历来看,实在难有更多了解。


但很快,朱由校便是意识到了什么,近乎于有些急切的追问道:"萨尔浒之战过后,周巡抚仍在辽东任职?"此时的朱由校,再也不复刚刚的淡然,眼眸中满是愕然。


在去年春天结束的萨尔浒之战中,除却由李如柏率领的右路中军因行动迟缓的原因侥幸得以幸存,余下三路大军皆是全军覆没。


消息传回京师,满朝皆惊,就连幽居深宫二十余年不问政事的万历皇帝也拖着病体,亲自做出批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