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剑魁歌曲 > 剑魁 分节阅读 35

剑魁 分节阅读 35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正在这时,书房外传来敲门声,李不琢喊了一声进来,见来者是鹤潜,问道:“有什么事”。


鹤潜走进书房,行了一礼,道:“黄奴儿伤已养好,老朽是来告辞的。”


李不琢沉吟一会,点点头道:“去找姚仲豫支五个银锞当盘缠,路上小心。”


刚接管这庄子,鹤潜倒是帮衬了些事情,这时候要走,李不琢心中一时有些舍不得,心想这老头身手比一般炼气士都高,又不显山露水,若能收来当个手下,实在是极佳选择。


其实那日托鹤潜去河东县购买符咒用品时,留了些钱让鹤潜赠予家人,李不琢便存了拉拢的心思。


干杀人越货这行当的,最是冷血无情,可对家人却不一样,若能让鹤潜搬来酒瓮子村,也不用他明言效忠,酒庄就有人坐镇。


若能把他收归麾下,这种手下能干得了脏活,手段又多,真是打着灯笼都难找。


第75章七十四:手下


“多谢大人。”


鹤潜接应一声,退出书房,走到门口,李不琢便喊了一声:“可愿到我手下做事”


鹤潜脚步一顿,回身道:“信得过我”


李不琢道:“用人不疑。”


鹤潜呵呵一笑:“那好。”


三日后,灵官衙回信一到,鹤潜驾车,便与李不琢、三斤离开句芒山脚,去往河东县。


这次去县城,李不琢是要出任掌书吏,而鹤潜却是要去白龙寺脚下大竹乡中接回家眷。


除此之外还有另一件事,郭璞发来书信,送给李不琢的手下也到了。


巨大桨叶不停翻搅水流,哗啦声充斥耳际,应十一坐在船头,翻开手中信笺,吃力辨认着信上字眼。


他是个十九岁的年轻人,一身黑色劲装,牛皮护腕紧紧扣着,腰上斜挂一口直刃长刀。


认字对于应十一来说已十分不容易,虽然郭璞不厌其烦教过,他却没上心学。如今后悔,就有些学不进去了。


作为自小一同长大的兄弟,应十一对郭璞未能考上炼气士十分可惜,事实上,可惜的不止他一人,当年,他们这群战乱过后无父无母相依为命的孤儿中,唯有郭璞有出人头地的希望。


从幼时起郭璞就心智早熟,带着一干兄弟跟丐帮抢地盘,做苦力活,众人都当他是主心骨,十多岁时,包括应十一在内的十几个兄弟,在码头帮工、做纤夫、脚夫、行窃、打渔,赚来的钱凑起来给郭璞买书。


其实郭璞原本叫郭六,他们还是孩子时,连自己的姓都不知道,还是对着新封府护城河外虹外桥下捐建者名单,各自选了几个字眼作为姓氏,可取名就没招了,只好以谁各自长得高为准。


应十一年纪最小,也是最矮的,便成了十一,即便后来长得第二高了,也还是十一,这排行不能代表什么,只是个叫习惯了的名号,就像郭璞原本排第六,却一直是当老大的。


老大没能飞黄腾达,众兄弟也都心灰意冷,不过近来郭璞却有了起色,把几个兄弟派到新封府贮存燃料的内库中当看守,皂衣佩刀,让一众曾因摆摊被官差驱赶而对其心有怨恨的兄弟竟也过上了一把差人瘾。


而应十一作为众人中练武练得最好的一个,被郭璞派来,去为那位新科魁首李不琢效力。


哗啦、哗啦,水浪翻滚,应十一抬头远眺,那边的河岸已经近了。


他对郭璞打心眼里佩服,不由心中好奇,李不琢究竟什么模样。


片刻后客船靠岸,应十一走至吊桥尽头,轻巧跃下,环视四周。


按约定李不琢会派人过来接引。


目光巡睃一会,就看到东面不远处举着面牌子,上面白纸写着“十一”二字。


“是这趟吧”


岸边,纤夫来来往往,三斤拄着木牌,目光越过人群,远远打量着靠近的客船。


李不琢一眼便看到那个黑衣佩刀走来的年轻人,和他对上目光。


这人身上跟郭璞有种相似的气质,初见之时,他看你的目光中总带着些许审度的意味,像是在考虑你是值不值得效力。


“是他。”李不琢道。


三斤便踮起脚扬了扬手喊道:“这儿”


应十一神情一动,走近谨慎看向李不琢。


“应十一”李不琢问。


“是我。”应十一向李不琢抱拳,“怎劳魁首大人亲自迎接”


这架势倒不像是见礼,而像是江湖中人问候,李不琢对这性子颇为合意,点点头道:“船上奔波累了,先进城给你接风洗尘。”


鹤潜早去大竹乡接家眷去了,李不琢与三斤还有应十一一行三人进城中酒楼要了一席酒菜。


原本李不琢缺个车夫,鹤潜自告奋勇当了,对于应十一,李不琢暂时没有要安排的差事,准备当作私兵培养。


举子炼气士,可养私兵部曲,如今李不琢还没考上举子,却要未雨绸缪,养些可用的人手。


幽州并不太平,无头公案发生了不知多少桩,那日被人刺杀已是大意。


以李不琢自己的身手,自然不需要护卫,便让应十一跟在三斤身边保护。


外人看来三斤是李不琢的丫鬟,其实对于一同长大的小丫头,李不琢只当亲妹子看待。


第76章七十五:掌书吏


清晨,李不琢用青盐漱了口,穿上童子正服,蚕丝袜,把脚套进鹄头笏靴。


一身乌底赤边深衣,手指抚过酱色革带,啪一下扣紧兽首铜扣,对镜扶正衣冠。


走到客栈楼下,鹤潜已备好马车等待。


片刻,马车驶上长街。


河东县青梁街上人头攒动,沿街一溜儿茶楼酒肆旌旗飘动,路边摊贩张开大伞吆喝。


李不琢在灵官衙门口下车,递交拜帖,片刻后,县兵将李不琢引入衙邸。


河东县灵官曹延须发皆白,两眉间川字纹深如沟壑,显然是思虑过甚,这时候正批阅案卷,见到李不琢,眉头一展,道:“掌书吏这闲职让你来当太过屈才了,如今县里不太平,本官正缺助力,你可愿当本县功曹,帮我管理一县政务”


此前,李不琢寄送了书信与礼金,就与曹延说过想出任掌书吏的意愿,掌书吏是个闲职,每县只常置两名,名额却不受限制,曹延自然欣然答应,却不想李不琢一来,却是要被拉壮丁了。


读书尚且没时间,哪来的功夫跟他管理政务,李不琢心中腹诽,所谓政务,其实多是些邻里亲戚为些狗屁倒灶的事儿告状,谦虚拒绝道:“在下恐怕能力不足,不能担此重任。”


曹延眉毛一抖,也瞧出了李不琢的意思,摇头失笑:“你倒是精明,也罢,你要为府试筹备,我也不好耽误你前程。”说着拿来一张纸,写下手信,给李不琢道:“拿着去书局,明日起,每日卯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