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剑魁桃太郎 > 剑魁 分节阅读 81

剑魁 分节阅读 81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透过薄雾,可以见到北面的丘陵上,有七十二座亭台高低错落分布着,李不琢收回目光,只见四周的各处屋舍中,也有考生陆续出来,朝着北面走去。


“壶天手记上说那七十二道石碑上除了炼气法门,还有对炼气助益极大的存在,看来除我之外,其他人屋中多半也有如壶天手记一类的记录,恐怕我得到那篇手记不是偶然。”


李不琢不落于人后。


来到北边丘陵下第一座六角亭前,只见亭中石碑下有一具灵形盘坐,通体洁白,莹润生光,这就是壶天手记上便提到的蜉蝣之灵。


这时,石碑前已观碑半个时辰的赵承阳缓缓说道:“夫玄道者,得之乎内,守之者外,用之者神,忘之者器”


“乘流光,策飞景,贯涵溶”


缓缓读出碑上法门,赵承阳道:“此乃混丹入真法,可养身神,纳真灵,凝练先天一炁,我来为你解释。”


赵承阳将碑上古字读出来时,那蜉蝣之灵便若有所思,此时点头让赵承阳过去。


赵承阳入亭,便与那洁白灵形对坐相谈,片刻,蜉蝣之灵面露恍然之色,向赵承阳鞠了一躬,便幻化成一道流光,投入赵承阳眉心。


这便是七十二道石碑旁守碑的七十二蜉蝣之灵,蜉蝣之族,朝闻道,夕死可矣。


赵承阳心中一动,运起刚从石碑上习得的混丹入真法,将那蜉蝣真灵引入周身气穴,瞬息间,便成就了一尊身神。


第176章一百七十五:壶天三


入壶天半日,赵承阳便参透七十二石碑中的第一道,收取碑下蜉蝣之灵,成就一尊身神。


“诸位,我先走一步。”


起身朝六角亭外仍在参悟石碑的众人一拱手,赵承阳施施然起身向六角亭后山道走去。


“没想他竟第一个参悟了石碑。”


亭边考生轻声议论。


赵承阳是长青真人的后辈,在藏蛟谱上排在第九,却一马当先参悟了第一座石碑上的法门,而那具蜉蝣之灵被赵承阳纳入气穴后,碑下便只剩一张半透明的遗蜕。


“这守碑的蜉蝣之灵朝生夕死为求存活,便将真灵寄于炼气士气穴中。周天圆融境每开辟一处气穴,消耗精炁此极多,我若能得到这一点真灵,成就一尊身神,就等于省去了数月苦功。”


自觉落后于人的考生不由扼腕,暗道可惜,这七十二道石碑上的法门珍贵,碑下的蜉蝣更是能助益修行,可惜只有先人一步参悟了碑上法门,才能获得。


“蜉蝣之族,朝生夕死。”


李不琢看着碑下遗蜕,若有所思。


“虽然此时蜉蝣之灵被赵承阳夺走,但待明日清晨第一缕太阳光一照,这遗蜕中又会有新的蜉蝣之灵诞生。不过,一日后参透石碑的人一定不止一个,到那时为了蜉蝣之灵,便会有许多考生争抢。参悟得越慢,争抢的人便越多。”


走到第一座石碑下,李不琢看向碑文。


黝黑发红的石碑不知是何质地,色同沥血,碑上的文字古拙原始,与今人所用之字大为迥异。


不过这第一道石碑是人族前贤所留,那碑上图形倒是易懂。


李不琢识海中剑道种子开始运转,推演揣摩其中意义。


纵使此前已研究古字,能大略上见形知义,但坐照境以上的修行法门,已涉及到人身与天地元气的交流,玄奥艰涩之处极多,有一处理解错误,结果便谬以千里。


李不琢索性放松心神,驱逐杂念,遁入梦中。


半日内,府试的两百余名考生都来石碑前走了一遭。


壶天之中亦有昼夜,此时,圣人以大神通摄取天地间太阳之气所化的日轮已向西坠落,那一轮太阴之气所化的月轮也已浮现天边。


李不琢睁开眼,望向石碑。


“这石碑上记载的法门乃混丹入真篇,修持此法,可贯通十二正脉与周天三百六十五气穴,在气穴中祭养三百六十五枚真丹,再聚三百六十五真丹为先天一炁,可炼就黄芽。”


这壶天之中的第一道石碑,就记载了能修炼至宗师境的炼气法门。而且此法比李不琢获得的那篇只能修至先天圆满的观身拥护轮更加精妙。


“我在梦中揣摩这法门,也用了两日时间,赵承阳只观碑不到一个时辰,竟然就勘破了碑上法门。”


环视四周,只见与他一同参悟石碑的考生还有百数,有抓耳挠腮者,有闭目沉思者,有人则将碑上文字临摹下来,回去参悟。


还有数十人,与考生所穿服装不同,李不琢入壶天境后也从未见过,想必就是胡老所说的,那些各大顶尖世家与宗观的传人。


目光一动,李不琢在其中见到一个熟悉的身影。


“方泰柯他竟然也到壶天境中来了。”


观罢第一座石碑,李不琢心知这壶天境实为修行圣地,其中法门传承,比之顶尖世家的底蕴更深。


然而他已在幽州生活大半年,也未曾听过半分关于壶天境的传闻,更没见过有关七十二道石碑与九道山门上传承法门的拓本,只因有关于壶天的消息在天宫治下是绝密之事,而作为府试的四千考生中,通过了第一道道心考验的二百人之一,李不琢也终于有资格接触隐秘。


天色已暗,远处那座高耸入云的梨山之下,有许多炼气士陆续归来。


这些炼气士并非考生,而是历年入壶天境,参悟梨山石壁失败者。虽然壶天境没有易进难出的规矩,反而出去之后再想进来更难,但这些炼气士却是被自己的执念囚禁在此,不勘破梨山石壁上的成道契机,便舍不得离开壶天境这修行圣地。


李不琢屋子里的那本壶天手记,又将这些日夜参悟梨山石壁不肯离去的炼气士称为“破壁人”。


李不琢回到住处,还未进门,隔壁的白游捧着第一道石碑的临摹本,苦着脸道:“这东西也太难参悟了,我在碑下看得头昏眼花,也只读懂不到三成。不琢你悟透了没”


李不琢道:“大致懂了,但有几处地方还有待推敲,尚未具体修行,我还不知道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