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景帝纪事之盛世繁华下载全文 > 第21章

第21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卫衍,你在为难些什么?


臣不是为难。被皇帝抱在怀里细心抚慰,卫衍也明白了皇帝刚才肯定是因他不肯说实话,才故意为难,终于说出了心里话,这是陛下家事,臣不想插手。


朕的家事,也是你的家事,谁说你不能插手朕的家事。见卫衍你家我家分得这么清,景骊又想到上次没能将卫衍变为家人的遗憾,说话间就有了些负气的味道。


陛下。卫衍见皇帝突然不悦起来,知道他肯定是想到了那些事,急忙抱住他的背安抚,臣不想插手,不过是想一碗水端平。


人心在左难免偏心,想要一碗水端平不是易事,不过这个理由景骊能够接受,而且心中颇为慰烫舒服。皇子们还小,秉性如何,是否能当大任,还须慢慢观察,此时真的不需要太着急,在他没有做出决定之前,卫衍摆出这一碗水端平的态度,的确最符合他的心意。


若卫衍在这事上早早有了倾向性,他恐怕就要受影响了,而且,他也不希望卫衍或者卫家,过早涉入储位之争。


你呀,朕要说你什么才好景骊虽然嘴里抱怨着,不过他的心里面,可是比吃了蜜糖还甜。


卫衍在有些事上是笨,不过在有些事上,已经能够做到和他心意相通了,哪怕仅仅是无意识的。


第二十六章 深宫稚子


两个人抱在一起, 亲亲热热说了一阵子闲话,景骊才想起来,他们还有正事未办。


这张单子上都是太后选定的人,他自己属意的人选, 当然也要添上去。他边想边念,卫衍执笔添上,很快, 单子上就多了五个人选。


陛下不指定吗?听送单子过来的内侍禀告,太后的意思好像是要皇帝将这单子上的伴读人选,一一指定到各位皇子名下,卫衍见皇帝只念了几个名字, 就算大功告成, 忍不住提醒了他一句。


太后是尊长,皇帝这么无视太后的意思,似乎不太好。


卫衍, 你都能做到一碗水端平, 朕这个做父皇的,难道做不到手心手背都是肉吗?景骊不以为意地挥了挥手,示意卫衍赶紧将那单子合上, 交与内侍,给太后送过去。


卫衍不明白皇帝想要偷懒, 和对诸皇子一视同仁有什么关系, 只是看着他, 不说话, 也不肯动弹。


这种伤脑筋的问题,还是交给太后她老人家去操心吧。景骊见骗不过卫衍,不得已只能说了实话。


卫衍看到皇帝已经摆出了这么一副朕就是想偷懒,你能把朕怎么样的无赖模样,拿他没有办法,只好照办了。


伴读事件,当然还有下文,不过对于皇帝和卫衍来说,这事已经到此结束,其他的事,就是太后要操心的了。


后来有人将太后宫里发生的事,当笑话讲给皇帝听,比如说对于皇帝后来添上的五位伴读,诸皇子母妃为了要到心仪的人选,在太后宫中很是婉转承欢了好几日,有些人选诸皇子抢着要,有些人选诸皇子都不肯要,最后太后被她们吵得头疼,用了最古老的抓阄方法,一切任凭天意,好不容易才平息了这场争端。


最后的结果,当然是欢喜的少,忧愁的多,欢喜的是那个众人都不想要的人选,最终还是落到了六皇子景珂的头上,忧愁的是他们最后要到,都不是他们一开始想要的人。


可惜了。皇帝听到这个笑话,却没有笑,反而叹了口气。皇帝那时到底在可惜什么,没人知道,至于卫衍,更是不可能知道了。


绿珠和儿子卫敏文一路简衣便行,到达滁州的时候,已经是秋暮时分。


当时滁州的民政由谢萌谢知州负责,西北大营的军政则由镇西将军陈天尧总领。


谢萌是太后摄政时期就冒头的能吏,皇帝亲政后,虽然仕途有过起伏,但是在他漂亮地完成了清丈厘田之事后,很快又得到重用;陈天尧将军则是皇帝近卫出身,一向深得皇帝信任,镇守西北大营十多年,屡次击退蛮族进犯,是滁州响当当的第一人。


谢萌知滁州的圣谕下达后,就有人担心皇帝陛下的新宠旧爱,能不能在滁州和平共处,更有好事者开过是东风压倒西风,还是西风压倒东风的盘口。


不过后来的事实证明,谢萌和陈天尧都无愧于皇帝的器重,一个到任后专心民政绝不干涉军务,一个安心操持军务,军令森严从无扰民之举,两人齐心协力,同心同德,将西北的民政军务经营得更上一层楼,愣是用事实让群臣无话可说,让皇帝龙心大慰。


绿珠入了滁州地界,就感觉到了谢萌和陈天尧二人同心同德的威力,滁州界内交通要道上的每个关卡,都有官兵值守,有差役辅助,对于进出的旅人商人,没有刻意刁难,但是所有的检查都极为严格,除了勘查路引外,还会仔细盘问来历去处,所携货物的搜查也很细致,答话稍有些颠三倒四自相矛盾的商人,就会被扣下严查,没有拿到证明身份的凭证之前,是不会被放行的。


这样地严进严出,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防范北狄蛮族间者的渗入。


陈天尧奉皇帝之命,在西北大营苦心经营十多年,以期他日北上,北狄蛮族对于中原的富裕繁华,更是朝思暮想了数百年,一直在伺机南下,在这最接近蛮族地界的滁州境内,双方的商贸往来并没有断绝,但是小范围之内的冲突始终不断,两国间者密探间的交锋更是激烈。


绿珠此次北上,奉的皇命就是总领西北地区的朝廷间者密探,顷全力向北狄蛮族渗透,在皇帝大动干戈之前,摸清蛮族的实力及其他方方面面的情况,为皇帝挥师北上做好先头准备。


这样的任务当然危机四伏,不过日后论功行赏起来,也是一笔很大的功劳,再说绿珠也没打算让儿子亲历第一线。虽说玉不琢不成器,不过在儿子没有足够的能力应对那些危险之前,她还是会小心为上的。


绿珠这次是便衣北上,所有的下属都是暗中相随,除了驾车的车夫外,这一路上只有他们mǔ_zǐ二人同行。为了锻炼儿子随机应变的能力,她也学卫衍往日的做派,很是做了一把甩手掌柜,一路上的吃食住行,全部都交给儿子张罗,并且在儿子小声抱怨的时候,时不时地拿妇人不该在外抛头露面,这些事当然该由儿子料理这样光明正大的话,来堵儿子的嘴。


碰到这样的父母,卫敏文有苦无处说,只能本着为人子女的虔诚孝心,好好负起他那个旅行管家的责任。


就这样他们一路进了滁州,碰上第一个检查严密的关卡要隘。


为了掩藏身份,绿珠和卫敏文当然用了伪造的路引一路北上。在路引上,绿珠的名字是范吴氏,卫敏文的名字变成了范阿宝,他们是青州人士,因家乡今夏遭了水灾,生计艰难,遂来投奔远嫁滁州的姑母,岂料天有不测风云,与丈夫在路上不慎失散,只能与儿子先行前来滁州投奔亲戚。


一路上,卫敏文已经把这个故事背得滚瓜烂熟,不过真的被他母亲推下车来,接受官差问话的时候,他还是有点紧张的,毕竟他原先的生活,与伪造的身份,有些遥远,要想不露一丝破绽,就得用点心思好好答话,不过问话的那位官差,听到他连家里养几头牛都一清二楚,最后只掀开帘子看了几眼,就让他们过关了。


娘,你让小孩子去做这种事,就一点都不担心会出岔子吗?等马车过了关卡,往前行了一段路,卫敏文才对着老神在在坐在他对面的母亲,没好气地埋怨了一句。


我家宝宝做得很好。一回生二回熟,以后会越做越好的。绿珠直接忽略了儿子的抱怨,笑眯眯地夸奖道。


卫敏文一直怀疑母亲给他取了个范阿宝的假名,就是为了能够名正言顺地叫他宝宝,但是母亲拒不承认,他也没有能力制止母亲宝宝长宝宝短地叫他,只能当做没听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