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我的公公叫康熙 > 第1923章 旧人

第1923章 旧人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身为帝王,谁不喜欢李光地这样勤勉廉洁的臣子呢?


文人爱名。


那就成全他好了。


“皇上,九爷求见……”


梁九功近前禀道。


康熙正好写完,撂下了笔,道:“传!”


梁九功应着出去,带了九阿哥进来。


九阿哥道:“汗阿玛,内务府那边已经制好了两套颈枕跟腰枕。”


康熙点头,看着梁九功,道:“拿进来看看……”


梁九功下去,再回来时,手中捧着一个锦盒,后头还跟着同样捧着锦盒的高衍中。


打开锦盒,里面各有一套颈枕跟腰枕。


康熙在两个颜色中间看了看,指了那宝蓝色,吩咐梁九功道:“跟条幅一起,赏李光地!”


至于剩下那一套茶色的……


这次随扈的大学士有两位,文华殿大学士张玉书与武英殿大学士马齐。


张玉书入阁十余年,资历深,年过花甲。


若是两个大学士中只能赏一人,那肯定应该是张玉书。


只是平日处理政务,还是马齐这位满学士在前。


真要将张玉书抬举到马齐前头,下边人看着,又生出其他揣测来。


康熙就道:“剩下的收起来备用!”


九阿哥就是为了送这个来的,既是送到了,就道:“那儿子先下去了。”


康熙没有点头,而是望向高衍中。


高衍中做了几年的本堂郎中,随扈都随了好几回,康熙对他也有印象,晓得是个踏实能干的臣子。


前几年看着还是干练的中年人,现下看着也有些老态了。


“你家跟丁皂保家是姻亲?”


高衍中恭敬回道:“是,奴才的二姐嫁到丁家,丁大人就是奴才二姐夫。”


丁家跟高家一样,都是包衣中的官宦人家,又因老一辈男主人壮年而亡家道中落。


两家都是辽阳人,有旧亲。


丁皂保之父是八旗举人,曾在上书房当差,给尚是皇子的康熙为伴读。


丁皂保几岁的时候,也曾为康熙的哈哈珠子。


只是后来,世祖皇帝大行,康熙从皇子到皇帝,身边的伴读也好,哈哈珠子也好,位置也就金贵起来。


丁皂保没多久,就因病出宫,也失了哈哈珠子的位置。


丁父也从上书房出来,补了内务府的缺,可没有几年也因病去世了。


太过久远了,康熙之前早忘了这两人。


这两年老想起小时候的事儿,就又想起了这父子二人。


对于跟自己同龄的丁皂保,康熙没有什么印象,就记得是个蔫巴巴的小子。


可对于丁父,他却印象深刻,陪着自己读了好几年的书。


丁父病故的时候,他才大婚没多久,当时还难过了一回,跟元后提及过丁家。


至于丁皂保,哈哈珠子的经历不为世人所知,在主事位上熬了好几十年,前两年才升了郎中。


想着幼年时的哈哈珠子,康熙对高衍中都多了几分亲近,道:“这亲事,是谁订的?”


高衍中如实道:“是奴才父亲生前定的,丁家跟奴才家是老亲,奴才的姑奶奶,是丁大人的祖母。”


康熙知晓高衍中之父曾在福建为道员,当年三藩尚在,他外放了不少内务府出身的官员去三藩之地为官。


既是要外放,肯定要陛辞的。


康熙晓得自己也应该见过高父。


只是太过久远,已经三、四十年,又是亲政之前,实在是没有印象了。


能做到三品道员,也是包衣中出色人物了。


他就对高衍中,道:“好好当差……”


高衍中应着,跟着九阿哥退了下去。


出了御前,九阿哥就好奇道:“丁皂保,庆丰司郎中?好好的,汗阿玛怎么想起这个人来?”


高丁两家是姻亲,高衍中自然也晓得丁家的跟脚,就说了丁家父子都曾在上书房当差之事。


九阿哥听了,咋舌道:“汗阿玛五岁时的哈哈珠子,那这资历不是比曹寅更老么?外头一点儿动静都没有……”


曹家如今是什么日子?


李家是什么日子?


在内务府的包衣中,这两家不在京城,可依旧是数得上的体面人家。


这个丁家,要不是今日康熙提了,九阿哥压根就不晓得这家还有这资历。


估计外人也不晓得,否则丁皂保也不会在主事位上熬了十几年,一直到九阿哥管着内务府,才升了员外郎,后又升郎中。


高衍中沉默了一下,道:“当年奴才二姐夫空出来的哈哈珠子,就是曹织造补的。”


九阿哥:“……”


这就是早年的烂官司了。


就算有恩怨,也是曹家与丁家之间,不关高家的事儿。


九阿哥就放下此事,带了担心道:“汗阿玛这两年开始念旧了,这个时候想起丁皂保来,对你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儿……”


马斯喀重病未愈,内务府就要补新总管了。


九阿哥原想着,这回高衍中的委署内务府总管差不多要到手了。


扒拉出来这么一个人,就不好说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