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大明:都是皇帝了,谁还当木匠 > 第525章 如箭在弦(上)

第525章 如箭在弦(上)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九月初七,白露。


尽管已是正式进入秋季,头顶的日头也不似前些时日那般毒辣,但因为许久没有下过瓢泼大雨的缘故,天地间依旧干燥不已。


尤其是疆域广袤的齐鲁大地,滚滚黄尘逆着烈日席卷而来,几乎叫人睁不开眼睛,只觉一股热浪上下翻涌。


不过好在这股热浪并未蔓延太久,便被东昌府的群山所阻隔,奔腾不绝的运河更是为燥热的天气,注入了一丝久违的清凉。


放眼望去,围绕着运河沿岸,十余座临时搭建的营寨拔地而起,尽管营地规模算不上巍峨,但戒备却是十分森严,不时便能见到甲胄精良的兵丁们来回梭巡,令得偶尔路过的传旨或商贾们均是不敢贸然上前。


已是出京的第七日,名义上护送新任惠安伯张庆臻赶赴南直隶担任操江提督的千余名将士们自永定门而出,随即按照上次赶赴山东平乱的路线,由通州登船,一路上日行百里不止,终日抵达了这号称"江北一都会"的东昌府。


...


...


运河沿岸的一处缓坡上,假称身体抱恙,实则"御驾亲征"的大明天子朱由校身着红色鸳鸯战袍,高居于玄色战马之上,目光睥睨的盯着南方,迟迟不发一语。


或许是有了亲征的经验,朱由校身上的气质愈发沉凝,眼神也远比在京师的时候要犀利许多。


"济宁那边,是否都安排妥当了?"半晌,朱由校缓缓扭头,朝着眼前仅率领十余名兵丁,亲自赶来接驾的山东总兵杨肇基询问道。


"回禀陛下,"闻言,山东总兵杨肇基便是握紧手中缰绳,轻轻催动胯下战马上前,眼神坚毅的回禀道:"孙大人已然按照陛下的吩咐,准备好一切。"


"登莱巡抚袁大人也率领着麾下标营及登莱水师,于济宁恭候陛下圣驾。"


饶是南征北战这么多年,与辽镇建奴和塞外蒙古鞑子均是打过不少交道,数月前也曾率兵"勤王",但身材魁梧的杨肇基此时仍不免为天子大胆的举动感到心惊肉跳,声音也微微有些颤抖。


堂堂大明之主,竟然率领着千余名将士便敢在众目睽睽之下离开了京师,一路上日行百里不止,抵达这人多眼杂的东昌府。


面容微微有些黝黑的年轻天子闻言轻轻颔首,目光也随之看向济宁,即便济宁知州孙传庭走马上任的时日尚短,麾下并无太多可战之兵,但有登莱巡抚袁可立从旁护驾,兼之杨肇基麾下的三千标营,也足以应付淮安府那些蠢蠢欲动的漕军了。


至于南京城外人多势众的将校们,自有黄得功亲自率领的京营将士赶去镇压。


见年轻天子沉默不语,此役依旧随侍在侧的卢象升便忍不住出声询问道:"陛下,南京城乃是重中之重。"


"我等为何不乘船顺着这运河一路南下,堂而皇之的震慑南京兵马,在与黄将军等人汇合,整饬漕军盐政?"


他作为朱由校亲手提拔的"心腹近臣",自是清楚身旁天子"御驾亲征"的真正目的,还是为了整饬牵扯到大明经济命脉的漕运和盐政。


至于南京城的士绅勋贵们,不过是顺手而为罢了。


虽说是在平常不过的一句问话,但在场的将士们尽皆抿了抿有些干涩的嘴唇,就连新晋的操江提督张庆臻以及山东总兵杨肇基也忍不住多瞧了几眼卢象升。


这位文武双全的"状元郎"果然不同凡响,居然敢当众质疑天子的决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