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城中上了年纪的百姓们更是对此嗤之以鼻,认为这"捷报"乃是弄虚作假。
毕竟尽管时隔二十余年,但那场波及整个四"/>

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大明:都是皇帝了,谁还当木匠 > 第319章 冤大头(上)

第319章 冤大头(上)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月初八,成都府。


虽然自叙州府而来的捷报已是传回多日,但偌大的成都府仍是处于一片狂欢中,战争所带来的阴影早已消失的烟消云散。


尽管对朝廷的王师抱有绝对的信心,但当"永宁叛军"全军覆没的消息传回成都的时候,城中的文官武将们仍是瞠目结舌,不敢置信。


尤其是城中上了年纪的百姓们更是对此嗤之以鼻,认为这"捷报"乃是弄虚作假。


毕竟尽管时隔二十余年,但那场波及整个四川的"播州之役"仍是历历在目,在他们心中留下了难以忘却的记忆。


彼时的大明正值巅峰,面对着起兵叛乱的播州土司杨应龙,尚且征调了五省官兵,动员了十数万官兵,且前后耗时四年之久方才将其平定。


现如今,朝廷仅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便将贼首奢崇明平定,全歼其麾下叛军?


此等战果,未免有些过于荒谬了。


只是随着一封封详细的军报被传回成都,以及诸多平日里对朝廷召令熟视无睹的土司们纷纷主动前来成都府觐见之后,成都府的军民百姓们方才后知后觉的意识到,原来朝廷这一次,真的仅仅用时两个月,便击溃了犯上作乱的永宁叛军。


...


...


卯时三刻,稀薄的晨雾尚且笼罩在恢弘的成都府城上方,空气中还充斥着一股若有若无的血腥味的北城外便是迎来了一群"不速之客"。


放眼望去,这群不速之客尽皆身着黑袍,腰间配着一柄长刀,神情颇为冷峻,对于迎面而来的守城士卒们也是毫不畏惧。


更令城门外百姓啧啧称奇的是,往日里趾高气扬的守城士卒们面对着这群骑士竟是全然没有了脾气,态度谦卑到了极点。


简单的攀谈过后,为首的骑士便是收回了堪合,并面无表情的领着后方的骑士们拍马扬鞭,直奔位于府城正中央的蜀王府而去。


此时府城中兴建于洪武十五年的蜀王府一改往日"人烟稀少"的冷清模样,外间密密麻麻分布着数百名刀剑出鞘的士卒。


有懂行的百姓已是认出,这群严阵以待的士卒们并非王府中那些"中看不中用"的样子货,而是前不久才刚刚驰援成都,乃至于与永宁叛军正面搏杀的白杆军士卒们。


对于这群身着甲胄,满脸肃杀的白杆军士卒,一路疾驰而来的骑士们也收起了眼中的轻视,转而主动翻身下马,并将怀中堪合递交。


待到核查无误之后,这群骑士方才被"放行",大步迈入这座以南京故宫为蓝本,仅仅在形制规格上略逊于紫禁城的蜀王府。


此时天光已然大亮,萧瑟的秋风之下,这群骑士身着的黑袍也在随风摇曳,隐隐露出里面的飞鱼服。


...


...


"徐巡抚,尔等这是在作甚?!"


灯火通明的承运殿内,一袭华服的蜀王朱奉铨面色愠怒,略有些不满的盯着眼前满脸苦涩的四川巡抚徐可求及石柱宣慰使秦良玉等人。


在蜀王朱奉铨身旁,则是面容与其有五分相似,如今年过四旬的蜀王世子朱至澍。


相比较勉强还算能够保持镇定的蜀王,这位前几年才刚刚被正式册封的蜀王士子则面容扭曲,眼神很是冰冷,喉咙不断上下耸动,像是在酝酿着什么。


"王爷稍安勿躁,"回首看向身后紧闭的殿门,身着绯袍的四川巡抚徐可求主动上前一步,涩声道:"下官也是奉命行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