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时日,京师勋贵蛊惑士卒兵临奉天门外讨饷已然足够"骇人听闻",但"/>

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大明:都是皇帝了,谁还当木匠 > 第118章 通敌案(上)

第118章 通敌案(上)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腊月二十五。


还有几日便是年关,京畿之地的喜庆气氛愈发浓郁,街道上行人攘攘,尤其是各大茶楼酒肆,更是人满为患,往日里无所事事的说书先生们俨然成为京师当下最为炙手可热的人物,唾沫横飞的侃侃而谈。


随着山西大同代王的请罪折子被呈递进京,发生于宣府镇的"通敌案"也逐渐真相大白,闻者皆是瞠目结舌,不敢置信。


前些时日,京师勋贵蛊惑士卒兵临奉天门外讨饷已然足够"骇人听闻",但就在几百里外的宣府镇,当地官员及晋商沆瀣一气,暗中向辽镇建奴走私。


当朝廷察觉到端倪的时候,这些手眼通天的晋商们居然还试图通过商户闭市,及边军哗变的方式,与朝廷对抗。


不过在天子的"当机立断"之下,这场或许会危及宣府镇乃至中枢的阴谋被直接戳破,城中晋商被一网打尽。


奉命出京的将士们还在张家口堡擒获了大名鼎鼎的"李永芳",神枢营将士们将这个数典忘祖的汉奸当场格杀。


除此之外,坐镇大同府两百余年的代王朱鼐钧及宣大总督崔景荣同时上书请罪,声称负有"失察之责"。


但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一向"护短"的大明天子竟是当机立断的同意了代王朱鼐钧的请求,将其废为"庶人",并罚没若干田产商铺;对于"外臣"崔景荣则是好言宽慰,将其留任。


事情闹大之后,北京城中的说书先生们好似嗅到腥味的猫,瞬间兴奋起来,大肆分析着这桩"通敌案"的前因后果,着实引来不少人的追捧。


但令京师所有百姓乃至朝中绝大部分官员都没有料到的是,远在千里之外的辽镇也适时送上一份"军报"。


坐镇沈阳的辽东经略亲自上书,声称前些时日于沈阳城外陈兵的"建奴大军"突然强攻沈阳,后因战事不顺,无奈鸣金收兵,狼狈退回浑河以东。


辽东军民百姓士气大振。


这则由辽东经略亲笔手书的军报,无疑进一步坐实了宣府镇当地官员与富绅豪商沆瀣一气,通敌卖国的罪行。


而现如今,京师百姓最为津津乐道之事,便是这"通敌案"的善后事宜。


...


...


乾清宫暖阁,为了照顾几位白发苍苍的老臣,善解人意的司礼监掌印太监特意命人于角落处摆放了几个火盆,此时正发着噼里啪啦的燃烧声。


纵然如此,身着绯袍的朝臣们也没有半点燥热之感,反倒是屏气凝神,额头处不时有冷汗渗出。


不远处的案牍后,面沉似水的大明天子朱由校默默批阅着手中奏本,其额头的每一次皱起,都会令暖阁的气氛冷凝许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