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公主喜嫁 > 公主喜嫁 分节阅读 213

公主喜嫁 分节阅读 213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d天天晴得特别好,天空干净的象水洗过一样,蓝得醉人。风是暖暖的,还带着清新的香味儿。他们沿着林子走,林子里的树多半也有开了花的,也许不是开花,是树叶的气息,远远的就能闻到一股好闻的木香。


三皇子忽然用手遮在额前往前张望,笑着说:“哟,有人过来了,象是朝我们来的。”


他说得轻松,后头侍卫们可紧张了,有人把刀都抽出来了。


等前面那一行人到了跟前,是熟人。


陆轶来了。


四皇子回头看了一眼刘琰,笑笑。


刘琰一脸无辜。


干嘛看她,她又没和谁约好了。


三皇子也很明白,陆轶十成十不是冲他们来的。


三人也没下马,就寒喧几句,三皇子笑呵呵的邀他今天一块儿骑马,陆轶顺水推舟就答应了。


刘琰从昨晚起就一直在想那道汤,她半个身子都探出了车外,朝陆轶招了招手。


四皇子心里有些酸酸的,拨马靠近三皇子:“这可真是也不知道有什么话要说。”


三皇子虽然也有一点儿不乐意哪个哥哥看有人朝自家妹妹献殷勤,多少都会不乐意的。


“算了,只要琰儿高兴就好。”


反正驸马还没定呢,陆轶要是行,那也不错,知根知底的,也还算有点本事。要是不行,那就再换一个,皇帝的女儿反正不愁嫁。三皇子不爱读书,就记得以前在熙丰堂的时候,有个学士说起前朝有位公主,嫁了四五次呢,每次嫁得人还都挺有名气。


刘琰其实并没有什么儿女情长的话要说,她就是对那道萝卜汤好奇。


“那汤真是你亲手做的你什么时候学会的做饭的手艺还有那汤,是不是有什么来历”


材料很普通,做法应该也不复杂,可要是一道普通的汤,母后应该不会知道吧。


陆轶也没瞒她,骑着马靠近车边,一边这么慢慢朝前走,一边把萝卜汤的事说给她听。


“我外祖父曾经被流放过。”


刘琰愣了下就反应过来,以陆轶的年纪,他外祖父被流放那也是前朝的事了。


前朝最后几个皇帝都倒行逆施,不说是暴君吧,那也绝对是昏君。


在这样的朝廷做官,那可很不容易。


第四百六十二章 来历


马蹄声不疾不徐,陆轶的声音也很平缓:“当时流放地是梁州西面的正胜关公主或许知道,正胜关距京城何止千里。”


别的地方刘琰未必清楚,但梁州那边儿她还真的知道。


因为当时田霖就倒霉催的派了一一趟公差,去的就是梁州嘛,正胜关还在梁州的西北,那可真是边陲不毛之地,也不知道当年陆轶的外祖父是犯了什么错,判罚这么重要知道流放地太远,人年纪又大,很多人到了不地方就死在半途了。


“当时家中家产抄没,奴仆都发卖了,幸好有人说情,家眷倒是逃过一劫,没有一并被罚为官奴,当时是一个族中的亲戚陪着外祖父一起上路,走到半途的时候,天寒地冻,连日大雪,实在无法赶路,在一个农家停留了几日,那会儿正是过年的时候。”


陆轶说的轻松,刘琰想象得出当时的惨状。


过年明明是个好时候,但是在流放途中,遇雪被困,贫病交加生死一线的,这实在是悲惨之极。


“外祖父教那家的孩子算术,还教了他些字,那农家很是感激,又赶着过年,想好好招待他一下。可是那农家本就十分贫苦,实在拿不出什么好东西来,哪怕是过年,家里也没有象样的饭菜。也就是窖里的萝卜,一块腊肉,一些糙面”


啊,说到萝卜啊。


“外祖父其实以前捣腾吃食,就是因为他这个人爱吃,也爱琢磨吃。不过居官的时候不愁衣食,倒腾那些可称为风雅,那会儿却实实在在是为了填饱肚子,饥寒交迫之际,那是怎么也风雅不起来了。”


“那,老大人当时就琢磨出了萝卜汤”


虽然刘琰吃得出来那用料简单,可是没想到简单到了这个地步。


“是,做法其实也不难。把腊肉上面割一点肥肉下来,在锅里炼出油,将萝卜切丁,外头裹了面,在油里煎一煎,加水烧汤,加点切碎的腊肉,哦,当时还有个鸡蛋,打了个蛋花,做了一大锅汤出来。结果特别的好喝。外祖父说,他这么些年搜罗、钻研吃食,却没喝过这么好喝的汤,喝下去,连心里都暖了。当时押解他的两个人也喝了这汤,都夸他做得好喝,后来雪化了再上路的时候,对他又和气宽待了不少。”


“啊原来这汤还有这么个来历。”


刘琰有点明白了。


如果真说好喝,这汤肯定不是最好喝的。就象御厨琢磨的那些好汤、用料那么丰富名贵,在味道上怎么也比这汤强多了。但是人在困境,穷途末路的时候遇到一户和善的人家,过年能喝上这么一锅汤,那真是千金不换。


“后来呢,世道更乱了,外祖父也就回了原籍,我幼时他曾经亲手烧了这汤给我喝,还把当时的事情说给我听”


刘琰听他的语气渐轻,侧头看了一眼。


陆轶的神情带着些许怅惘。


他是想到了已经辞世的外祖父吗或许还有他的母亲。


他母亲也故世多年了。


“多谢你了,汤很好喝,昨天母后和我都喝了两碗呢。”


陆轶转过头来朝她一笑:“是吗那就好,你要喜欢,将来我再做给你喝。”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今天的天特别的蓝,阳光也格外和煦明媚,陆轶的这个笑容让刘琰觉得有些炫目,胸口怦怦的跳,那声音大的她自己都有些慌乱起来。


刘琰往后靠了靠,长长的呼了口气。


可能是今天太热了吧。


“公主”陆轶在外面轻声唤。


“嗯,”刘琰应了一声:“什么事”


“听说公主前些日子绣了一个十分别致的海棠荷包,宫里宫外都在传,我也好奇的很,不知道公主能不能将荷包借我看一看呢”


荷包


刘琰顿时心不慌了脸不热了,坐直了身一摔帘子:“看什么有什么好看你别乱信那些传言谣言。”


陆轶的声音听起来有些怪,象忍笑:“是是是,我一定不偏听偏信。”


什么人啊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什么不好提,为什么非要提那个海棠荷包


说起荷包,刘琰做的第二个荷包,总算过了关。


但问题是,让她返工重做的是程先生,等她做好了,张先生病也好了,第二个荷包交到了她那里,她是赞不绝口,夸了又夸,夸得刘琰特别不好意思。


张先生不但自己夸,还将这事儿回禀给了曹皇后,然后


那第二个荷包就被父皇要了去了。


虽然说第二个做得比第一个强,可也强不了太多,看着没那么磕碜,但父皇要佩戴出去见人,那别人看见了肯定也要笑话。


刘琰好说歹说,皇上才答应说,不戴到外头去,就穿常服的时候佩上。


那也会有人看见啊。


总之刘琰觉得这荷包二字跟自己犯冲,还有海棠,她今年一年都不想听到跟“海棠”“荷包”有关的话题了。


“对了,有件事情”陆轶说:“倒也算是件趣事,不知道公主想不想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