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钟山有匪 > 第64章

第64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两人只隔了一张小桌,长离能很清楚地看到阵法中流动的灵纹。里面是热风阵阵,正烘烤着那些竹条,温度不高,不至于将其点燃。


看起来像是为了烘干竹子里的水分,可烘干这些竹子要做什么,长离就想不到了,在山上时,钟明烛就经常鼓捣一些她叫不上名字的小玩意。


只一会儿,钟明烛就收回了朱明帖,那些竹子被烤干后变成了暗黄色,她拿出一柄小刀,几下将最粗的几根竹竿劈成了细条,然后取了一根将锐利的边角削去,在她手里,不规整的竹条很快变得圆润起来。


长离知道钟明烛的手很巧,重明居里从住舍到摆饰全部是她亲手做的,云逸曾夸赞改头换面的重明居精妙绝伦。但也仅仅是知道罢了,当长离试图去回想更具体的细节时,就发现一切都是模模糊糊的。


虽然知道院子里有花圃有池塘,但具体是什么样子的花圃池塘她就不太说得上来了,就像那些不是她的居所,而是某日无意中瞥见的光景似的。


那些漫长岁月就像是流过青石的泉水,除却淡淡的水痕,什么都没留下。


削好的竹枝堆在了桌上,约莫五六寸长,很快就有了四五根。


长离换了只手拿鱼竿,另一只手去抽了一根竹条打量起来。大概是钓鱼时不用法术的习惯使然,她没有用灵识,而是选择用肉眼看。


竹枝很细,比她的小指还要细不少,棱角都被削去了,但不是滚圆的,而是有些扁,一端稍尖,两端都打了孔。


就在她打量的时候,钟明烛又削好了七八根,每根都是一样长短一样粗细。


这还是长离第一次如此认真地去看钟明烛做这些,她将那根竹条放了回去,视线落在钟明烛于木屑中灵动翩飞的手上,见着又一根竹条渐渐成型,心中不觉道:她好像没有什么不会。


这时钟明烛已经在削另一种长度的竹条了,大约有三尺长,比之前的稍微粗一些。长离看着桌上逐渐堆高的竹条,最终放弃了猜测,直言道:我猜不出。


话音刚落,鱼竿那头猛地一沉,将整根鱼竿扯向了湖心,她连忙抬手,银线脱出水面,上面空空荡荡的,连鱼钩都不见了。原来她的注意力都放在了钟明烛这边,浮漂沉下去都没发觉,后来仓促一抬手,竟一下把线扯断了。她收回鱼竿,想到自己储物戒里没有多余的鱼钩之类,便想去找钟明烛讨要,一扭头就对上一双笑盈盈的眸子。


这里可是宝地,鱼儿都精明着呢。她偷笑了两声,之后绝觉得藏不住,索性大肆笑出声,哈哈,师父你可不能掉以轻心了。


长离抿了抿唇,一言不发换上新的鱼钩和钓饵,重新甩杆后,她不再去看钟明烛那,而是目不转睛盯着湖面,她以往钓鱼时都是这样,专注于手中之事,没有一丝一毫松懈。从没发生过让咬钩之鱼跑掉的情况。


钟明烛见她不做声,倒是稍稍收敛了点,问道:怎么啦?


长离垂下眼眸,过了一会儿才答道:没什么,是我分心了。


本就是偷闲,又何来分心不分心。钟明烛将手里的竹条掰成半月又松手,懒洋洋注视着被松开那端来回晃荡,稍后又道,我笑不是因为你分心,而是因为觉得这样很好。


很好?


大名鼎鼎的长离仙子因我而分心,难道不是很好吗?她说罢又笑了起来。


分心和很好会有关系?


长离仍是不太明白,钟明烛却已经谈起了别的:不过这里的鱼比别处的更精明倒是不假。


因为这里是宝地?长离想到她之前说的话。


应该说,曾经是宝地。钟明烛往前一指,你可能看清前方正对着的是什么?


长离顺着她所指的方向望去,湖很大,凭肉眼子是只能看到无边无际的湖水,但她已是元婴修士,能够轻易将整个山谷的风景都纳入眼底。


湖中还有不少其他岛屿,但没有一座位于她正前方,越过湖面,她看到了湖水尽头,竖直插入水中的石壁,那石壁是山体的一部分,但是格外平整,山体其他部分都覆着绿被,唯独石壁上没有半点杂色,洁白好似玉石,又像是一面镜子,倒映出月色下的粼粼波光。


是玉?她有些不确定。


没错,是一面玉壁,那山体中藏着玉石,那一处被人剖开,就变成了这样。


那人剑法极高。长离道,她已看出那玉壁是由剑剖出,还看出那使剑之人在剑法上的造诣远超自己。


那玉壁足有三十丈高,修士能凭借深厚的修为破坏山体,但若想以剑一气呵成劈断玉石且不在表面留半点瑕疵,必须有极其超绝的剑术才行。


那这次你能猜到这是何方宝地吗?钟明烛笑着问。


玉壁,剑。


长离凝视着湖面上随水纹轻晃的浮漂,轻轻念出四个字:


天道剑势。


第65章


万年之前, 有少年人好剑, 以剑修道, 后遇难逾之障, 迟迟难以有所突破,他索性离开修炼之地, 云游四海以求破障之法。行至西南, 在机缘巧合下误入迷境,瞥见迷境深处有无瑕白玉之壁,壁前有人舞剑。


那人只是凡人, 剑招中无任何灵气流动之象,剑修初见觉那剑招平平无奇, 再看却愈发觉得精妙, 到最后深感叹服,觉那人境界已高至难以想象的程度,于是他决心一定要拜那人为师修习剑道,行至玉壁前才惊觉看到的只是玉壁上的影子。


曾经有人在迷境中舞剑,身姿投入玉壁上, 那玉壁为灵物, 是以舞剑之人虽早已离去,剑影却留了下来。玉壁前放着一个木匣,那剑修打开了木匣, 发现里面是一卷剑谱。


那就是后人所知的大荒剑谱。


那剑修在迷境中停留了千年,每日观玉壁剑影,习大荒剑法, 至玉壁上的剑影消失才离开,之后他恍然惊觉,自己不知不觉中竟已突破两层境界,进入迷境时是化神期,离开时已是大乘中期,之后他继续游历四方,终获大成。


他是数万年来唯一破界飞升的剑修,他曾说过:我参悟多年,仅悟得剑影之二三,可这点微薄的感悟就能令我的修为突飞猛进,想来只有天道剑势能有如此余威。


大荒剑谱在洛书其他传说中出现过,乃天帝修习的剑法。据说昊天经常化作凡间男子入红尘游历,所以后世不少人都猜测那卷剑谱就是昊天所留,而那舞剑的凡人则是他在凡间的故友。


那剑修生活的时代与上古相去不远,是以现下流传的故事看起来虽然很完整,其实是在荒连剑宗立派后才从各种传说中东拼西凑而来的。


长离因为同修剑道的缘故,对那位剑仙的事迹了解得比其他要多一些。况且天道剑势是所有剑修的追求,所以被问及时,她才会道出那四字。


原来就是在这里。她曾不止一次听闻那位剑仙的故事,但从没想过有朝一日会亲临那迷境,思考片刻,她又觉得自己是不是猜错了,可这里看起来并不是很隐蔽?


进入时没有遇到任何阻碍的结界,而且这湖虽藏在群山中,但若是从上空飞过的话,只消一低头,群山湖泊一览无余,又怎会被那剑仙称为迷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