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视死如归魏君子 > 第164章 承君一诺,必守一生

第164章 承君一诺,必守一生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莫名中枪的乾帝:“……



见王尚书不说话了,魏君才继续开口:“放心,我没有为陈百里平反的意思。不过陈百里所说的事情涉及到了卫国战争期间的一个公案,身为卫国战争那一段历史的执笔者,本官有责任查清真相,然后将一切真相公平公正公开的写到史书上。不冤枉一个好人,也不放过一个坏人,这是本官的责任,还请诸位配合一下。”


顿了顿,魏君的声音开始转冷:“如果有人不配合的话,那说不得本官就要怀疑这人是不是在掩盖真相了。须知,本官在修书撰史期间,见官大一级,有先斩后奏之权。”


魏君把话说的很明白,而且很不客气。


不过他有这个底气。


让大乾百姓在儒家和陈百里他们双方中做选择,大乾百姓肯定选择儒家。


但是让大乾百姓在儒家和魏君中做选择,选择魏君的大乾百姓肯定会更多。


魏君帮陈百里出头,让很多人都大吃一惊。


乾帝有些坐不住了。


以他的实力,儒家洗不动他的脑。


包括先帝也是。


他们站在儒家这边,并不是因为被儒家洗脑。


而是完全出于大局考虑。


墨家已经完蛋了。


儒家却实力强大。


而且儒家也对大乾并没有二心。


既然如此,有些事情又何必深究?


真斩了儒家,对于大乾来说,岂不是自断一臂?


所以乾帝很理所当然的做出了选择。


“魏君,你不要忘了,你现在已经并不是翰林编修了。”


乾帝知道和魏君说软话没有意义,干脆也直奔主题:“朕已经将你外调出京,日后你会主政一方。至于修书撰史之事,自有其他人负责,你不必担心。”


听到乾帝这样说,魏君脸上出现一抹讥讽的笑容,而王尚书的老脸更是难看。


“陛下,朝会上最终的决议是封驳外调魏君出京的旨意,让魏君继续负责为卫国战争修书撰史。”王尚书提醒道。


这不是他想要的结果。


也不是乾帝想要的结果。


但是魏君在京城遭到了一次刺杀。


这件事情把很多大臣都激怒了。


政治斗争归政治斗争,若上升到人身安全问题,便等于触了大臣们的逆鳞。


而陆总管和上官星风又刻意放大了这种舆论,把魏君被刺杀的事情和魏君的官职调动联系到了一起。


最终,乾帝把魏君外调升迁的旨意被六科集体封驳,这场皇权与臣权的博弈,以臣权大获全胜而告终。


不过这件事情有点丢脸。


再加上陈百里入京之后,乾帝更多的心思放在了陈百里身上,所以他并没有对魏君的调动再过多关注。


身边的人当然也不会无故向他报告这件事情,毕竟这件事情完全是把乾帝的老脸踩在地上,谁都不想去碰那个霉头。


于是,就造成了现在的车祸现场。


乾帝很尴尬。


这个打脸来的太快了。


魏君在他的伤口上又踩了一脚:“现在看来,我还是有资格插手此事的。陛下,你说对不对?”


乾帝:“……”


“既然如此,那就趁今天彻底说个分明吧。”魏君道。


乾帝还是没有忍住,提醒道:“魏君,这等陈年旧事,不能只听陈百里的一面之词。想要控告儒家,必须要有人证,有物证,否则随便一个叛贼都能够指控为我大乾立过大功的功臣,岂不是让天下人寒心?”


陈百里冷声道:“陛下怎么就不怕让墨家弟子寒心呢?是因为我们已经都死的差不多了吗?”


乾帝冷哼一声,没有说话。


但其实还真就是这个原因。


包括先帝,当年也是这样想的。


魏君摇了摇头,道:“陛下,你不要以为包庇儒家是在向先帝看齐,此一时彼一时了。先帝那时候封锁了全部的消息,所以先帝站在儒家这边,不会让其他人寒心。但是现在陈百里已经揭开了当年的秘密,如果陈百里所说的是真的,那你把陈百里他们卖了,才是真正的让天下人寒心。”


乾帝心中一惊。


魏君提醒的这点,他还真的没想到。


他只是一心维护大乾的大局,以及先帝的名声,却忘了现在的环境和先帝所处的环境已经大不相同。


先帝那时是战时,当然一切求稳。


而且先帝把全部的信息封锁,儒家在那件事情之后也更加尽心尽力,先帝的目的是达到了的。


可是现在大乾的情况不一样了。


最重要的是,陈百里把内幕曝光,让所有人都知道了这件事。


若他今天在众目睽睽之下把陈百里打杀了,那姬帅他们怎么想?


下一个会不会是他们?


他们和儒家可没什么交情,只会代入陈百里,根本不会代入他这个皇帝的立场考虑问题。


想到这里,乾帝面沉如水,却不再说话。


他意识到了这件事情的棘手性。


刚才偏袒儒家,却是欠考虑了。


乾帝的表现,王尚书自然也看在眼里。


他心道不好。


不过箭在弦上,已然不得不发。


陈百里要坑儒家。


儒家也没打算放过陈百里。


只是儒家没有想到,陈百里竟然敢如此大胆。


王尚书厉声质问道:“魏君,你有没有考虑过,若陈百里所说一切为真,那陈百里为何不选择当年就公开真相,反而是现在才倒打一耙?”


“问的好。”


陈百里大笑了一声,虎目中却流淌出两行热泪。


“魏君,我说过,今天会告诉你你父亲之死的真相。


“当年进攻墨城的士兵中——本有你的父亲。”


魏君心头一沉。


其他人也面色一变。


竟然还与魏君的父亲有关。


“我与你父亲相交莫逆,在我未成名之前,你父亲待我如兄弟。我成名之后,虽屡次照顾他,但他并未依附我,而是依旧和从前一样与我为友。


当年你父亲奉命移师墨城,在他感到不对劲的时候,便第一时间向我示警。那天我之所以能活命,全赖你父亲及时通风报信。


但我能逃生,你父亲却战死在了墨城。并不是墨家兄弟动的手,而是他自知忠义不能两全。


他放了我,是违反了军令。可对墨城下手,他又宁死不愿。


他也素知我的秉性,知我绝不会就此善罢甘休。


他放我走,他日便可能让无辜之人枉死,魏兄不愿看到那种事情,又无法做到见死不救。


“所以,他最终选择故意战死在了墨城。”


魏君面沉如水。


陈百里惨笑一声,继续道:“魏兄放我走之前对我只有两个要求——第一,照顾你们mǔ_zǐ。这条是我食言了,我虽有托付朋友照顾你们mǔ_zǐ,却所托非人,让你母亲很快就撒手人寰。九泉之下,我自去向魏兄请罪。


第二,魏兄希望我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但不要牵连无辜人等。他是大乾的jūn_rén,纵然儒家有罪,jūn_rén无罪,将士守土抗战无罪。若我因此事牵连无辜,他死不瞑目。


魏兄没有要求我为这件事情保密,但我知魏兄的意思。若是当年在战场上曝光此事,对于大乾的军心必然是沉重的打击。


所以,我当年忍了。


“后来我叛逃西大陆,太子应该是猜到了真相,本要截杀我的他选择了放我一马,但要求卫国战争结束之前不得公布真相。”


听到陈百里这样说,王尚书面色一变。


陈百里叛逃之事,儒家内部有纪录。


他看过卷宗。


前太子亲口所言,他已经与陈百里达成协议,陈百里此生都不会公布叛逃真相,儒家之人要杀他放手杀便是。


若非如此,王尚书也不会给陈百里今天的机会。


实在是儒家相信前太子不会骗人。


可是现在,前太子和陈百里的说法出现了矛盾。


是前太子骗了儒家?


还是陈百里背叛了和前太子的承诺?


王尚书无法确定。


但他知道,无论怎么样,陈百里的话,都必须是假的。


“简直是一派胡言,前太子已经死了,魏队长也已经战死。你把所有的事情都推到死人头上,死无对证,倒是好手段。”王尚书冷笑道。


陈百里也在笑,笑的很酣畅:“王尚书,其实要验证我说的是真是假,不是很简单吗?圣人亲手打造的圣台——天下所有的谎言都瞒不


过圣台,王尚书,我们一起圣台走一遭如何?这可是你们儒家的圣器,你总不能怀疑我作假吗?”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王尚书的头上瞬间开始出现冷汗。


而其他人的目光则放在了陈百里身上。


当年事情的真相具体为何,目前还无法得出百分之百的结论。


但是在场中人都有自己的判断力。


他们基本能够得到答案,无需通过圣台。


所以,他们看向陈百里的目光十分复杂。


扪心自问,若他们是陈百里,易地而处,他们能够忍这么多年吗?


他们不确定。


但陈百里忍了。


承君一诺,必守一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